八卦滚开,电影无罪

 

《我不是潘金莲》算是今年最让我期待的国语片了,昨天专门请假看了首映,回来之后去豆瓣转了一圈,发现竟然有不少直接打一星的。按说冯小刚的观众缘还不错,电影也还好,不应该啊。后来才知道,原来冯导又和万达爸爸撕起来了。详细经过就不赘述了,诸位都比我了解。总之自从冯导和撕葱开始花式互喷之后,加上之前范冰冰华中师范事件,于是就激起了一批“义士”对这部电影的抵制,还没看就直接打零分,甚至有人说以后再也不看冯小刚拍的电影了。其实你支持王思聪还是冯小刚都无所谓,但是如果因此就把一部有亮点的电影直接打下十八层地狱,那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那是不是以后导演们都可以不用专心拍戏,只要讨好网友们就行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另一个《秋菊打官司》倒不如说是另一个《官场现形记》,李雪莲告状十年虽是一条主线,但是在这条主线周围延伸出来的各色官员,各种人物,才是表现的重点。先表扬一下编剧。书好,但是改编成电影不一定好。不但考验导演,更是考验编剧。当记者问到,是怎样改编成功时冯小刚说,“我只是如实的将刘震云改编的拍出来。”

刘震云的作品本土气息浓厚,之前冯小刚的口碑之作《》也是由他原著并改编成剧本的。这次依然让他自己操刀,尽可能的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把官场中的鸡毛蒜皮,纤毫毕现,并且不嫌其俗,不掩其恶。这种种丑态是真实的生活,这源自生活的真实又是荒诞喜感的源泉。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莫过于马市长的几次指导工作——话不说透的“中国传统”;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卑躬屈漆,真真将“官场”二字表现的淋漓尽致。而“首长”的那段戏真实的像是在看新闻联播,敢这么直接拍也是胆大,真不知道是怎么过审的。(此图出自电影《活着》现在来看这句台词却甚是讽刺)

对于范冰冰这个角色,电影里总结的很好,她是小白菜,窦娥,潘金莲,白素贞的结合体,这几个人随便拿出一个就已经很难弄了,放在一起就更不好对付了。至于说要凭借李雪莲这个角色来改变大家看法的范冰冰,颠覆性确实看到了,但是精湛的演技却不敢说。

再夸夸摄影。电影用圆形遮罩画面进行呈现,听这个名词好像很深奥,其实就跟这个海报一样,像透过一个管子在看电影,全片大部分就是这样呈现的。

而这种圆形遮幅,本身就很考验构图,拍摄上必然要多动脑筋。它本身源自中国古代山水圆形书画,并且很巧妙的将中国画艺术中的“留白”运用其中。不仅如此,他还与剧情相结合,使镜头在圆幅,方幅,宽幅之间相转换。不显突兀,又寓意深刻,蕴含了中国古代外圆内方,规矩方圆的内涵。乍一看,可能并不习惯,为了配合美学效果,也要放慢整部戏的节奏,但是与剧情结合,又有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感觉。是非常巧妙的创新。不过也是因为圆形画幅的原因,拍摄上频繁使用远景和景深,也被诟病说看不清演员的表情,浪费了演员的演技。

《我不是潘金莲》从电影角度讲具有实验性的意义,从现实角度讲触及到了许多敏感词汇,能不剪过审已经是一种进步。总的来说算不上里程碑也算是不错的电影。如果说这样的电影也要被踩,那以后要谁去拍现实题材的作品呢。

换言之,冯小刚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想到他就会想到贺岁喜剧。而《我不是潘金莲》本不是那种让你敞开大笑式的喜剧电影,换了一种题材是冯小刚对自身的突破,电影本身是能让你会心一笑的中国式黑色幽默。结果大家都冲着喜剧去了,最终与期望不符,也难免被打了低分。媒体总是说,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听起来有种说倒数 有发展空间的感觉。可是如果要进步,要的就是创新和突破。至于电影之外,真撕还是炒作,都与之无关。结尾借用赖声川的一句话——不要欺骗你的观众。

你不点赞吗?↓↓↓↓↓↓↓↓

我们的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js/5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