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汽车看似美好,却是近在咫尺而遥
奔驰旗下的超豪华品牌迈巴赫一向是汽车高科技的演武场,最近梅德赛斯推出了配有AR挡风玻璃的Vision梅赛德斯-迈巴赫6概念车。
车内复杂的电子仪表板完全虚拟化,包括仪表盘和其他类似卫星定位设备上的信息,都会显示在挡风玻璃上,而交互方式则采用手势交互。
用AR技术取代汽车仪表板的技术基础已经非常成熟,相关产品在市场上也很常见。但是AR技术在汽车内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AR在汽车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包括巨头在内的各方还缺乏完善的构想。
殊途同归的两种技术:HUD和AR
AR的 个主要应用是消灭汽车仪表盘,而具体的解决方案名为HUD(Heads-UpDisplay)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光反射的原理,将重要的驾驶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上。航空很早就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包括F22、波音在内都采用HUD表板。
早在年,通用在奥兹莫比尔车型上首先引入了HUD,限于成本问题HUD并没有大规模流行。在今天电子产品白菜价,HUD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且这项技术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驾驶员不必低头,直接可以在挡风玻璃上看到驾驶信息,从而避免眼镜疲劳,以及驾驶注意了的分散。
秘诀全在挡风玻璃上!
正是由于HUD的好处,其市场增长迅速。根据IHS年的报告,年,中国的HUD设备采用数量迎来高达34%的增长。更加酷炫的技术是,下一HUD升级版蓄势待发,它让汽车的整块挡风玻璃成为一块AR显示屏幕,所有信息呈现在挡风玻璃上。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酷炫的设想,日本先锋和通用都试图让汽车的整块挡风玻璃成为一块巨大的显示屏。
先锋在在汽车遮阳挡的位置设置了一个大尺寸半透明投影屏,用于投影驾驶员视野内的叠加图像。这样的设计有效避免了车外光线对投影仪的影响,能在驾驶员视野内叠加高亮度高对比度图像,而通用的类似方案也在试验中。
汽车专用AR眼镜——未来驾驶必备品?
汽车专用AR眼镜也在最近几年快速崛起,宝马联合高通推出了AR眼镜。从现实原理上说,宝马眼镜和GoogleGlass并没有显著区别。
产品的核心特点是为汽车提供了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带上这款AR眼镜驾驶员在开车时可以看到导航数据、行驶速度、限速提示、岔口信息等。
系统会自动提醒你在哪里转弯、在哪里减速、在哪里变道,并且提供餐馆、饭店的位置导航信息,驾驶员甚至能利用眼镜和朋友进行通信。司机只用专注眼前的一个屏就可以在安全驾驶的同时,处理各种事情。
严格意义上来说,HUD和AR眼镜眼镜实质是同一种事物,代表着一种和以往不同的驾驶方式。正如猿猴用双足行走最终解放了大脑,AR技术则让驾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方向盘对于眼睛的束缚。
虽然试驾时还需要平视前方,人眼却能在驾驶的同时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定位信息,可以是生活服务,甚至是移动资讯,而这些额外的信息则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
愿景很美好,离应用有多远?
当然,AR离完善还很远,至少有两大痛点没有解决:
首先是HUD以及AR眼镜的交互技术有待提升,目前触摸操纵、手势识别、视线追踪、语音识别是四种主流的人机交互方式,视线追踪、语音识别无疑更适合在车内使用,因为不会占用操作方向盘的手。
从语音识别涉及到人工智能应用,现在包括苹果Siri、百度人工智能等产品的识别都是非常机械的,无法深度语义。
而眼球追踪追踪也不成熟,Oculus创始人帕尔默·拉奇曾表示眼球追踪技是未来VR/AR技术的“最关键构成部分”,但接着说到目前上述眼球跟踪技术解决方案都还处于较低端的水平。
另外,车内AR系统的软件部分还处于一个从零到一的阶段,而且更趋近于零。
现代、法拉利、奔驰、克莱斯勒都打造了ARAPP,安装在手机和平板上,用以预览汽车各种选装方案的视觉效果,事实上和车内AR系统还存在一定距离。
真正有价值的是HUD和眼镜镜片上所呈现出的内容,包括定位服务、生活服务、实时资讯等,但是目前所有的厂商并没有规划出一条进入车内HUD和AR眼镜的路径。
相比之下微软做的很好,微软HoloLens上搭载的WindowsHolographic的全景系统,与Win10中可用的API共通,开发者可以很轻松的开发应用。
两大痛点的将是车内AR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旦痛点解决,未来车内AR将很快爆发。
“建行洗车app”以AR(增强现实)、类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 技术为基础,在手机摄像头实景前,立体显示周边生活要素信息,通过“视觉搜索——优惠选择——实景导航——便捷消费”,让用户乐享智慧城市生活。本应用将“谷歌眼镜”手机化,并完美超越诺基亚“城市万花筒”实现商用。它整合了我国多个城市的旅游,餐饮,娱乐 ,购物等0多万商家信息及优惠,通过简洁直观的方式,一键式智能化选择和动态引导用户前往消费。同时,以AR展示、互 动导航等手段,帮助线下商家进行快捷有效地商务推广,实现用户与商家的双赢。
↓↓↓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