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middot微课堂丨你知道台北故
本文版权归“中经文化产业”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文说:“中经·微课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7讲“中经·微课堂”邀请到了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郭羿承先生为大家讲授关于艺术授权的相关知识。请注意,是郭“羿”承,而不是郭“弈”承哦~~上周末,由于小文的疏忽,将郭先生的名字搞错了,在此向郭先生和“中经文化产业”的粉丝表示歉意。现发布正确版授课实录!赶快收藏吧!
郭羿承
北京大学美学博士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
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
台湾的文创产业(案例分析)台北故宫对于一个台北人的印象,以往一般是“一辈子只会去一次的地方”,然而现在却不太一样了。年开始,当时的台北故宫馆长林曼丽开始思考,台北故宫除了可以让大家参观过去的文物外,还能不能更亲民,更加贴近市民生活。那时,我跟他提到,世界各国的一些大的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等,都有运用艺术授权做艺术衍生品的案例。
后来台北故宫就在我们的协作下做出了一本授权指南,并带着它参与国外授权展。再往后,台北故宫就开始积极投入有关艺术授权和衍生品的事情了。所以现在,大家到台北故宫去,会看到里面售卖几千种商品,而且商品设计也很有特色,不单是把过去的文物直接复制,而是截取一些文化元素做再创造。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案例,透过一个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让大家感受到一种新的生活形态。甚至,如今大家到台北故宫的餐厅去看,还能发现它在售卖“翠玉白菜”。所以说通过艺术授权,我们可以将文化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台北故宫,用大约十年从一个传统的博物馆,走到现在通过文化创意艺术授权的方式,生产出诸多衍生品,从而让大众对其老派形象产生改观。其实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机,从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很受重视了。另外,在文件里有一个关键词是“附加值的提升”。其实文化产业卖的就是“附加值的提升”!它透过文化,让很多其他的行业给它提升附加值。
什么是艺术授权?就像我刚刚说的,台北故宫做出来的衍生品,就是艺术授权的成果。又比如,台北有一个荷兰银行运用梵高作品包装其大楼的案例。它将梵高的作品挂在贵宾室里,用梵高作品包装信用卡…几乎整个银行都充斥着梵高味。这件事在当时,就被新闻媒体报的很大。而且,三个月内,该荷兰银行的发卡量增加了三倍!
其实国外的很多品牌也都有艺术授权的案例,如LV等有和村上隆、草间弥生等艺术家合作,通过其艺术作品提升品牌价值。所以,艺术授权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不仅只在衍生商品的应用中。
国内艺术授权的现状过去,可能我们说打算拿一个齐白石的作品授权给一个杯子厂商,这位厂商老板肯定会说叫隔壁大伯画画就好了,何必拿授权。不过现在不太一样了,目前有些商家就拿过奥运的授权、世博的授权、一些卡通形象的授权等。他们知道,透过这些授权,可以帮其产生价值。就像一只原本卖10块的杯子,如果拿到了齐白石作品的授权,然后运用到杯子上,可能这个杯子卖15块,还能卖的很好!
博物馆、美术馆的艺术授权现在博物馆条例修正之后,其实里面提到大力推动这个衍生品的开发。现在美术馆、博物馆,已经不收门票钱了,但是国家的财*补贴并没有增加。那如何透过一个方式,让博物馆和美术馆产生更高的收入?我们从国外的经验,或者从现在台北故宫的经验看,其实艺术授权是一个或的方法。也就是对博物馆和美术馆等而言,如何透过一个规划,让其在做衍生品的时候,不但不需要自己去付钱开发,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产品的内容跟质量提升上去。
过去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想要开发衍生品,大多数是找出馆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简单的复制,1:1的复制或缩小版的复制。然而现在,能不能把这些图案应用在例如手机壳上面、U盘上呢?
另外,像台北故宫,它在全世界都有其备受厂商。这些备受厂商通过授权的方式将产品开发出来,然后博物馆拿回一部分售卖。这样,博物馆不用花钱去专门开发商品,就能让更多人接触到博物馆衍生品!
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产业的核心其实只有一个字“美”!我个人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美的事业,它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事情。
而“美”又是什么呢?我觉得,美,其实是一种发现,一种选择。朱光潜先生《谈美》这本书 一章写道“慢慢走,欣赏”,这是他在爬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在山路边的牌子上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说,不用急于迅速登顶,慢慢走,欣赏风景,更多的是在说人的一生其实也应该慢慢走,欣赏。有时候走的太快,经常忽略美的事物。
美是一种力量,一种足以跨越宗教的信仰。在一件好的作品前,无论是谁,都能产生相同的频道,从中得到感动。而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美的信仰。美,是需要思考的,相信并且产生一种力量,我们做文化产业的人,必须在做之前,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这并不是因为我是在北大读的美学博士,所以才特别强调美的力量。而是因为我相信美的力量才去读美学。我不是因为学术而去研究美是什么,而是去透过生活思考到底美是什么?所以我认为美其实 是一种生活的形态。而文化创意产业刚好就是在塑造一种生活形态的方式。
艺术产业的艺术授权在《功夫熊猫》 集里,很多场景都讲到一个字“空”,比如他抢到的武功秘籍——无字天书、他师傅的羽化等等。第二集里,又讲了一个字“静”,就像那个孔雀叼着火球飞过来时,功夫熊猫打的太极。空和静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直在强调的事情。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讲“心斋坐忘”,苏东坡讲“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而我讲这些是想说,《功夫熊猫》,是美国的电影。
我们在思考艺术授权的时候,其实在思考的是,我们中国有非常多好的文化内容,它可能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是名山大川、老庄等文化之中。而如何把这些文化的内容,透过一种方式形成一个品牌?其实就要运用到艺术授权这种商业模式。我们喝可乐,吃麦当劳,穿耐克等,其实就是美国文化透过商业方式走向世界。那我们未来是不是可以做出《功夫熊猫》这样的内容?当然,最近很火的《大圣归来》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了。
收听语音、获取更多授课老师实录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