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冬至必干的几件事,折射出了贵族的人生

 

玩物君作为 国风爱好者,看着大家今天一边围观南北方吃货地图的战争,一边期待着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在今天中午被照亮,挺激动的。

百年的物品再次绽放光芒,就像是完成了一场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时空对谈。

事实上,许多今人的小习惯,都曾掀起巨浪。

今天玩物君想和你聊几个冬至的冷知识,背后都是帝王将相们大起大落的悲欢人生。

味蕾上的“医圣”

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冬至吃饺子是为了谁?为何北方人民又会坚信吃饺子可以防止耳朵冻掉?

这背后站着一个人,“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生在东汉官员家,属于年龄一到就可以继承家业的那种人。

30岁的时候,张仲景成为了长沙太守。

东汉官场的一个硬规矩,是要做一个官员,那就断了亲自行医的念头,这是东汉王朝的体面。

张仲景在任的长沙,更是出名的重灾区。用张仲景自己的话说,曾经热闹的乡镇变成了空城,张仲景宣布:规矩!不要了!

他打开了府衙的大门,规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为当地百姓诊治,官员张仲景,变成了医生张仲景。

为此,他还发明了一种祛寒的娇耳汤:用羊肉、辣椒与很多祛寒药材在一起熬煮,然后把煮好的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成向耳朵似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再分给这些乞药的病人。

后来,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张仲景索性辞去了官职,返回家乡专研医术治病救人。

一日,张仲景走到家乡的白河岸边时,看见很多穷苦百姓在寒冷的天气里忍饥挨饿,有的耳朵都冻烂了。

于是他按照在长沙用过的法子,让人在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从冬至开始向穷人发放娇耳汤。

每人一碗汤两只娇耳,而人们在喝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后来发现人们在吃了一段时间后被冻烂的耳朵就好了。

后来,人们坚信吃饺子会防止耳朵冻掉的口耳相传下,是通过味蕾的记忆,记录着在民族危难时,总有英雄涌现。

正大光明不是雍正的

今天,和“记得吃饺子”一起挂在热搜上的,还有紫禁城里的一块古老牌匾。

每年的冬至,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都会被日光照亮,五条金龙穿越千年,在宫殿中闪闪发光。

正大光明的牌匾,一直是许多观众打卡紫禁城的必备经典。

尤其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不少人都知道了从雍正帝开始,这块牌匾就肩负起了公布未来帝国当家人是谁的重任,当时这个制度被称为“秘密立储”制。

但事实上,不管是清朝原本的正大光明牌匾,还是我们今天在紫禁城看到的牌匾,都不是雍正所写。

年,清王朝在中原建立*权,作为 位住进紫禁城里的清代皇帝,顺治亲自从《易经》中挑选了“正大光明”四个字。

之后康熙帝又经过一番摹勒刻石。而今天悬挂在紫禁城中的,是乾隆帝再次临摹后的结果。

有趣的是,当初顺治帝写下“正大光明”四字,意思是希望可以效法天地,皇位永固。雍正后,采取秘密建储制度,同样是为了皇位永固。

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一步步走向了皇位。

尽管多年后清王朝已成为历史,正大光明的牌匾被日光照亮再次上了热搜,兴衰更迭都被他一次次记录。

一起传承东方文化

玩物君觉得,无论是一门技艺还是一件文物、一种习俗,他们之所以被不断传承和珍视,除了物品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身后的故事也在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不断奔涌向前。

而玩物得志从创立开始,企业使命就是做东方文化的传承者。我们的平台上,八个商品类目都与传统和国风紧密相关。

比如上边提到的牌匾,当年顺治帝写下“正大光明”四个字的时候,是对后人的期许与祝福,今天玩物得志上,依然有对家人朋友祝福的牌匾。

而当年张仲景的饺子呢,经过不断演变,有了白菜饺子,成为不少地区过节标配。

流转在唇齿间的味道,又在后来被打磨成了翠玉白菜,晶莹的光泽,点缀着历史的长河。

他们有些是文物,被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还有一些作为收藏品流通在玩物得志的平台上。

其实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传承,他们背后都折射着世人对未来的希望。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xg/33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