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系列报告之一Winteris

  招商农业——在周期中追寻成长的农业研究摘要

中央气象台11月21日发布寒潮橙色预警,21-24日我国中东大部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普遍降温6-10℃, 降幅16℃。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导致肉菜供给收缩、调配不便,恰逢年底需求回暖,肉菜价格上涨在即,通胀预期升温。

1、大风降温,凛冬将至

历史上14次拉尼娜事件之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在70%以上;今年冬季我国总体将偏冷,北方更甚。此次冷空气强度高、雨雪范围广,全国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低温灾害将对农产品的供给和运输形成压力。

2、以史为鉴,沿辙寻径

始于年9月的历史最强厄尔尼诺已于今年5月结束,据NOAA预测,始于8月的拉尼娜有望于年3月前后结束。通过观测98/99、07/08、10/11年这三次较为明显的“厄尔尼诺-拉尼娜”转换期的气候特点,可以推断出今年将大概率出现寒冬,而年春季大概率延续低温、干旱气候。

3、农业保险,未雨绸缪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专业化、规模化,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在规模化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还相差较远。“新农人”崛起将持续提升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恶劣气候更凸显出农业保险的重要性。隆平高科积极布局农业保险以强化品种推广效果,形成“保险护航—信贷支持—产业化发展—合作共赢—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4、肉菜上涨,通胀增压

需求侧:①寒流来袭刺激北方猪肉消费启动,并将逐步带动南方的需求回暖;②临近元旦春节旺季,腌制腊肉需求拉动猪肉消费;③随着经济的企稳,工厂开工率上行,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带动猪肉需求回升。

供给侧:①短时间温差较大,加大畜禽的疫病风险,进而减少肉类供给,推升格;②偏冷的冬季容易造成果蔬的冻伤,而年初果蔬价格暴涨急跌导致农户缩减了种植面积;③运输成本快速上涨,限制超载导致运力紧张,冰冻天气加大调配的难度,推动运价进一步上涨。

投资建议:肉菜价格上涨的时间窗口临近,未来一个季度的通胀压力将显著加大。超预期的猪价将直接利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雏鹰农牧等生猪养殖龙头;蔬菜价格上涨利好宏辉果蔬,雪榕生物,众兴菌业等流通和生产企业。疫病风险增大催生动物疫苗板块机会,生物股份、中牧股份、天康生物、瑞普生物、普莱柯、海利生物等将受益。气候恶化提升农作物育制种风险,SPT育制种技术受气候干扰较小,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变化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神农基因是全球 将SPT技术应用于水稻育制种的企业,其技术具有开创性 优势,相关专利获取进度超预期成为股价强催化剂。

风险提示:气候可预测性差,粮价非理性大幅波动,运输出现大规模障碍。

大风降温,凛冬将至

1、寒流来袭,气温骤降

中央气象台11月21日06时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受寒潮影响,21日至24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平均气温将普遍下降6~10℃,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湖北中部和北部、湖南中西部、广西东北部等地的部地区降温可达16℃以上。

此次冷空气强度强、雨雪范围广,强冷空气过后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23日凌晨, 温度0℃线将位于江汉南部至江淮北部一带,华北平原 气温将达到-6~-12℃,局部地区日 气温接近历史11月中下旬极值。

今年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气候条件总体偏差。今年1月1日至10月下旬,全国气温偏高,降水量为年以来最多;汛期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累计雨量大,南北洪涝并发;台风生成晚,登陆多,秋台风偏多偏强;10月以来京津冀等地霾日频繁,重污染日数多。

2、拉尼娜:寒冬、台风、地震

拉尼娜现象通常在厄尔尼诺之后,一般在秋末冬初达到顶峰。历史上14次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在70%以上,且秋台风出现的概率大大提高。历史上最强一次拉尼娜的距平偏离值在.11-.1期间达到了 的-1.9°C。拉尼娜时间跨度长于厄尔尼诺事件, 一次例外是-年,但那时候发生了三次小型拉尼娜事件。在-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后,拉尼娜整整持续了33个月,横跨三个冬季。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而此前超强厄尔尼诺在今年的5月结束。拉尼娜与全球气候密切关联,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严重的拉尼娜现象会造成洪灾、干旱和飓风,威力不可小觑,有专家认为中国在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而年1月以来的四轮历史罕见的雪灾,也是由于拉尼娜带动北方冷气团南下所造成的。

(1)寒冬:低温频发

今年冬季我国总体将偏冷,北方更甚。从全球体系来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会影响到全球气候。对我国而言,拉尼娜对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明显。今年冬季,受拉尼娜影响,我国总体将出现偏冷的情况,但南北差异很大。相比较而言,我国北方偏冷的程度更为明显,之前持续偏暖的地区会出现偏冷的状况。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历时29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冬季 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出现在年到年之间(历时也29年),其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后延了8年;-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历时22年),长江中下游冬季 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年期间(历时也为22年)则一次冰冻都没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冬季 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年,时间间隔的对应性非常准确。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 连续冰冻天数的高峰值从年开始出现,开始时间遵循上述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8年,也就意味着-年间我国的低温冰冻灾害可能频发。(2)台风:暖池舞台

我国历史上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的年份,秋季台风出现的频率高,年表现的非常明显。更多的秋台风成因主要是因为拉尼娜创造了一个台风的舞台,赤道西太平洋一带坏天气系统制造者叠加,容易形成台风胚胎,赤道西太平洋又是一个暖池,海水异常的偏暖,更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3)地震:警惕风险

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交替转换时期,东西太平洋海平面将有40-60cm的海水反向升降,破坏地壳原有的均衡状态,形成13-20cm的地壳反向升降,激发强烈的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例如年9月21日凌晨发生的台湾9·21大地震,是20世纪末台湾 的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里氏震级达7.6,台湾行*院主计处三周后公布死亡(含失踪)人数为人。

以史为鉴,沿辙寻径

通过观测前三次较为明显的“厄尔尼诺-拉尼娜”转换期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今年与年、年相似,大概率出现寒冬,明年春季大概率出现低温、干旱。

今年5月刚结束的超强厄尔尼诺的海温距平累积已高达30.3℃,远超历史 值23.5℃(年)。此次厄尔尼诺开始于年9月,结束于年5月,持续时间已经超过21个月,其生命史最长、累计海温偏高值 、月海温距平峰值 、月海温超过2℃的持续时间最长,已经成为有史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据NOAA预测,本次始于年8月的拉尼娜有望在年3月左右结束。

1、-年:低温、干旱

年4月-年6月发生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紧随其后,年6月-年8月发生了持续两年的超强拉尼娜事件,年气温跌入近10年的低谷,并引发一系列灾害: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类似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带来巨大损失。2、-年:低温、春旱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的12年周期,年与年、年与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年9月-年1月为厄尔尼诺期,年8月-年6月为拉尼娜期。年,我国气象灾害点多面广,种类多,影响大。主要表现为:年初南方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近50年之最;汛期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山洪灾害突出;东北、华北等地一度发生严重春旱,新疆、宁夏等地出现严重春夏连旱或夏旱,西北西部和东北部、华北西南部、东北北部、江南东部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均破历史记录;江南、华南等地夏季高温天气多,新疆高温创历史记录,而华北东部和南部、*淮出现几十年罕见的凉夏;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明显偏少。

3、-年:低温、干旱

年7月-年4月为厄尔尼诺期,年6月-年4月为拉尼娜期。年入汛以来,华南、江南地区连遭14轮暴雨袭击;7月,北方地区连遭5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北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超历史同期;特别是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都表明天气气候的极度异常。这与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冬季低温、降水偏少和罕见的霜冻灾害。

年我国全年降水量.8mm,较常年偏少9%,为年以来 。年内华北、*淮出现近41年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6月旱涝急转,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西南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的夏秋旱;华西和*淮秋汛明显;华南南部10月发生较严重的暴雨灾害;强降水造成北京等大城市发生内涝,台风纳沙、梅花影响范围广、致灾程度较重。

农业保险,未雨绸缪

1、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保险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尤其是收入型保险将助力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据保监会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年均增速达21.2%,农业保险累计为1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万亿元,向1.2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亿元。农业保险持续快速发展表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巨大的保险潜在需求。

农业保险有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快速成长,种业公司积极参与以强化品种推广效果。年4月12日,隆平高科与人保财险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制种保险为重点,配套开展财产险、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组合保险,共同推动合作银行积极向制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提供融资服务,并实行融资保险,形成“保险护航—信贷支持—产业化发展—合作共赢—农民受益”的良性循环。现在的农业保险多为*策性保险,赔付额低,连生产资料成本都不能保证,何况地租成本和收益。未来应是*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叠加,种业企业为推广品种购买保单。

2、国内偏落后,未来空间大

农业由于生产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投资风险高,先天具有弱质性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设施农业发展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受灾率和成灾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因为生产方式比较落后,“靠天吃饭”的思想在农业生产中根深蒂固,风险意识和参保意识淡薄。

年以来,虽经各地申请,中央财*支持和补贴保险费的农牧业产品生产保险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了16类,但是很多重要的农牧渔业产品生产保险,比如鸡鸭牛羊、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水产养殖、渔船保险等,都没纳入中央支持和补贴的范围。年种植业的参保面积只有总播种面积的60%左右。

此外因为保险金额低,损失补偿率偏低。-年全国需要补偿的农作物灾害损失约.8亿元,通过农业保险补偿额为.4亿元,仅占9.4%。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率 的西部地区也仅为40%左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达50%以上的农业保费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世界范围看,在现代农业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被称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器”。目前,我国还没有收入保险,但已开始试点以价格为基础的保险产品,如蔬菜和生猪的目标价格保险,然而试点范围和赔付力度均较小;此外,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仍有差距。

①美国农业保险:美国有全球 、最成熟的农业保险市场,农业保险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完善的管理和实施体系。分为产量保险和收入保险两类,其主要险种保单和费率由*府统一制定,*府为参保农民提供较高的保费补贴,业务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最近十多年来,既保自然风险又保市场风险的农业收入保险已经成为其农业保险产品的主流,年其承担的保险责任已占农业保险总责任的90%以上,收入保险类的保费收入已超过83%。美国农业保险产品设计时还参考期货市场确定*策执行价格,将保险*策与期货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②法国农业互助保险体系:主要由互助保险社和互助保险公司构成,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层级:位于最基层的农业互助保险社是直接面向农民的互助共济性民间组织,几乎遍布法国所有乡镇,通过防险和保险降低自然风险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位于中间层级的地区保险公司是一个完整的企业,主要依靠地方力量自主发展,一方面为农业互助保险社提供再保险,另一方面可独立开展业务,通过中央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业务分散自身风险;位于农业保险体系 层的是中央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制定经营方针,同时为地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服务。

③日本农业保险:采取*府支持下的农业合作社保险制度,与法国模式不同的是,日本互助农业保险体系完全由合作组织构成。日本合作制农业保险体系同样分为三个层次:最基层的是村级(市、町、村)农业保险共济合作组织,即保险合作社,直接承办农业保险的原保险业务。合作社早期采用一村一社模式,后来为提高运行效率合并,目前每个合作社基本覆盖6个村级组织;其次,在县级(都、道、府、县)成立农业保险共济组合联合会,承担共济组合的再保险;最上层的是国家农业保险机关——全国农业保险协会,为县级共济组合联合会提供再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分散风险。

肉菜上涨,通胀增压

需求侧:①寒流来袭刺激北方猪肉消费启动,并将逐步带动南方的需求回暖;②临近元旦春节旺季,腌制腊肉需求拉动猪肉消费;③随着经济的企稳,工厂开工率上行,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带动猪肉需求回升。

供给侧:①短时间温差较大,加大畜禽的疫病风险,进而减少肉类供给,推升价格;②偏冷的冬季容易造成果蔬的冻伤,而年初果蔬价格暴涨急跌导致农户缩减了种植面积;③运输成本快速上涨,限制超载导致运力紧张,冰冻天气加大调配的难度,推动运价进一步上涨。

1、需求增加,运力紧张

年11月19-20日寒潮来袭,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道路交通运输受阻,生猪出栏及调运难度增加,成本上涨助推猪价上行。今日北方多地猪价现涨势,华北地区涨幅明显。气温回落增强养殖户对猪价上涨的预期,催生压栏惜售心理,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

我们认为北方的猪肉消费已经启动,而南方正待启动,短期寒流将会刺激南方腌制腊肉的需求;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企稳,工厂开工率上行,外出务工人员将有所回升,从而带动长期的猪肉消费回暖。

2、仔猪腹泻或重演

进入21世纪以来,共有两次比较严重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即由超级厄尔尼诺演变成拉尼娜的过程),其分别为~年初以及年7月至年年初,都曾加大我国动物疫病的风险。在拉尼娜中间期,年曾大规模爆发生猪“高热病”;而在年时,爆发了大规模的仔猪流行性腹泻和蓝耳病,助推猪价大幅上涨。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1~5日龄内仔猪感染率 ,症状严重,病死率也 。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

去年冬季,全国多地出现严重的仔猪腹泻和5号病情况,据报导仅黑龙江全省就有80%的猪场出现仔猪腹泄,严重减少了上半年肥猪的出栏数量和一些自繁自养猪场自留后备母猪的数量。年3月以来河南、山东、湖北、广东部分地区规模场陆续传出产房腹泻的情况,本次发病范围广,个别地区高达60%;仔猪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的死亡率高达80%。严重的疫情助推了年后猪价的上涨,仔猪价格一度攀升至60元/kg以上。

超强厄尔尼诺叠加拉尼娜会加大国内旱涝不均的气候,超高温和超低温交替出现,导致禽畜疫病多发,进一步压缩禽畜供给。一旦猪肉价格上涨,将直接利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雏鹰农牧等生猪养殖龙头,还可以







































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
医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js/9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