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唱过的儿歌
不同年代儿歌的不同记忆70年代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 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一听这首歌,就知道,那时传唱的儿歌主要以革命歌曲为主,像《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照我去战斗》、《闪闪的红星》等。
年后,儿童歌谣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反映儿童日常生活的歌曲也不少,如《七色光之歌》、《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代表作:《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歌》《采蘑菇的小姑娘》
80、90年代
相信80后、90后们都听过《大风车》的主旋律,每天18点18分,中央电视台准点播放,“大风车呀吱扭扭的转……”这首歌,是当时的主旋律。那时的儿歌有很大的教育性,孩子们的稚嫩、纯真被表现得非常到位。随着电视进入普通家庭,影视动画歌曲如《啊哈,黑猫警长》等也成为孩子们追捧的儿歌。
代表作:《小螺号》《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影视动画歌曲
00年代
《爸爸去哪儿》《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和《巴拉巴拉小魔仙》等电视里的歌,流行歌曲《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双节棍》等也“沦为”了儿歌。
流传在坊间的诸城儿歌
拉大锯,解大板,做大桌子摆大碗,请你姑请你姨,请你姑夫来赴席.
拉锯拉锯,拉倒槐树,槐树倒了,木匠跑了,跑到山上,掉了干粮,回去找找,掉了帽帽。
肚子疼,找老熊,老熊没在家,找老妈,老妈在家里磨刀子,吓的小孩好好滴。
小白菜,*又*,七八岁上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不久娶来个后婚娘。后娘娶来一年整,生个弟弟比俺强。他吃肉,俺喝汤,拿起筷子泪汪汪。俺想亲娘在梦中,亲娘想俺一阵风。
嗷嗷嗷~小孩困了,老猫跳了囤里。小孩醒了,老猫跳了井了。
,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食,打了蒋介石。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把岁守,正月初一满村走。
小胖孩,拉大车。拉不动,找人送。送到家,擀上饼,炒上渣。不吃不吃吃了仨。
小胖孩,爬窗户台。偷他爷爷的小烟袋。爷爷打,麻麻拉,姐姐背着上街耍!
地排子车,俩轮滚,上面坐着个花大婶。打牛鞭,快快走,来到娘家大门口。兄弟跑来抱包袱,妹妹跑来牵着手。亲娘忙着抱外孙,嫂子过来扭一扭。嫂子嫂子你别扭,今日来了明日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叫爹来,爹不来;叫娘来,娘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麻子麻,本姓张,骑着马,抗着枪。一枪打了个黑老鸹,你紧着,我秃把,咕嘟咕嘟煮上啦。狗烧火,猫看锅,扁嘴挑水歪拉脚。羊剥葱,牛捣蒜,老母鸡做了锅大米饭。我吃肉,你喝汤,留着骨头给老张。老张回家不愿意,扭着鼻子哭三日!
周扒皮爱吃鸡,半夜三更去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了周扒皮。周扒皮,警告你,下次再来偷鸡吃,我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
一个毽子七八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跳皮筋专用)
一 木头人,谁动谁就被罚做下一轮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嫩家有伞,俺有大头。
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这些童谣,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呢,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记得留一份纯真给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