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韵高考同题作文二市民心中的l

  结束了两天的高考,起跑,腾飞,降落,都会各有归宿。轻松,一定要伴着自律。开心,一定别忘记了安全。在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后,一起来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宣威本土作家叶浅韵与江苏考生一起写同题作文。

江苏高考作文详情:

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题大致为: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字。

《市民心中的“大白菜”》

花是人类关于美的 诠释的一种形态,而成为一座城市市花的花卉必然是能够反映一个地方人文景观和精神风貌的一种象征。于是,就有了香港的紫荆花,重庆的山茶花,杭州的桂花。一见到这些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标志之物时,顿时觉得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里都注入了一种花的味道,香气袭人。

我所居住的这座名叫宣威的小城,地处滇东北,因其土壤气候适宜杜鹃花的生长。每天春天,一坡坡,一沟沟,一坎坎的杜鹃花,漫山遍野都开得叫*似的。“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好,让人有种归来不看花的满足感。宣威人民不仅赏花、食花,还把这种普通的山花冠名为市花。并在龙堡路与振兴街交汇处,树起了一座市花雕塑。一朵杜鹃花含苞待放的样子,高大地矗立在南来北往的视线中。

在一座小城撤县设市之后,作为一种与现代化接轨的新气息,被人们津津乐道。但一段时间过去以后,这座雕塑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市民心中的一棵“大白菜”。不知是人们对于艺术的抽象思维有限,还是因为具像的物品更能让人倍感亲切。这座雕塑向人们传达的直观信息里,不再是一朵花的芬芳,而是一棵菜的体贴。

我曾仔细地端详过这座雕塑,想要在人们的共同认知外,寻找一些到达艺术领域的途径。在雕的“减法”和塑的“加法”中,我任由思维发散,再发散。事实上,我并不比别人更加高明。我越看它越像我母亲地里种的大白菜,被艺术加工过的大白菜,它坚定地站在人们心中。

更有意思的是,当外地的朋友来作客时,我曾特别追问过他们对这座雕塑的直观印象。其中有一个人的解答令我捧腹,他说,就是一棵大白菜呀,你看还是环保的呢,都能看到被虫子啃噬过的洞眼儿。这让我立即想起了台北故宫那件收藏珍品:翡翠白菜。

无论雕塑家想追求什么审美取向,也无论市民们按怎样的意愿来理解它,都不影响它成为一座城市新地标的使命。我常常听见人们在告之地理坐标时,脱口而出的“大白菜”。我在“大白菜”等你,从哪儿到哪儿,就成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距离。没有人把这座雕塑视为异端,人们完全地接纳了它。它就像一个普通的市民那样,彼此成为邻居,见面亲切,不见亦是亲人。

一座雕塑,不惊不扰地立在城市的中央,它所能诠释的语言被市民们幽默地嵌入生活里,没有人去探究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成功的雕塑传达着美好和力量的信号,亦如“断臂的维纳斯”和“大卫”。不够成功的雕塑总是逃脱不了被恶搞的命运。它们是无言的,同时又有千言万语在诉说,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启示。人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抵达它。

当艺术家所要表现的精神,和大众的眼光不构成重合的时候,许多戏剧性的结果就出现了。宽容的人接纳残缺,执著的人追求完美,厚道的人拥抱所有。宣威人就像一只只朴实厚道的老火腿,他们完全地拥抱了这座雕塑,让它成为自己心中的“大白菜”,喜欢它,亲近它,爱戴它。如果,生活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在雕塑之外,在一颗“大白菜”之外,我所能看到的更是一种打开“众妙之门”的法喜之心。

—作者简介—

叶浅韵。原名:魏彩琼。曾用笔名:大彩。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国土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中华文学选刊》、《大家》、《散文选刊》、《读者》、《海外文摘》、《边疆文学》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奖,多篇文章被收录进中学生辅导教材及各种文学选本。已出版个人文集《陌上花开时》、《必须有那样一个人存在》、《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等。

经作者授权发布

来源:叶浅韵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xg/35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