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也有故鄉
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4/6188148.html
文字
「來自網路」
圖片
「來自網路」
人为什么有故乡,是一个很容易有答案的问题。如《山海情》涌泉村的村民,无论新迁的闽宁镇水有多甜,地有多肥,涌泉村永远是他们的故乡。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以及下一代的年轻人对故乡会模糊,城市化会改变故乡的样貌。但只要臊子面还在,故乡的食物还在,一切都不会变。
且想当然地肯定,没有哪个地方的食物比故乡的更好吃。如咸鸭蛋之于汪曾祺,”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起。“
这种瞧不起,并非对他乡的贬义,只是根基于胃里的饮食密码告诉我们:食物有故乡。
图|不负春光野孩子?
《奇葩大会》讲过羊肉的事:“甘肃、宁夏都声称自己拥有世上 的羊肉,内蒙和新疆更具体到南疆还是北疆,呼伦贝尔还是锡林郭勒,都说自己羊肉 。”
他们的羊儿在天高、地阔、水甜、草绿的地方长大,肉都是净的。麻花铁签子穿上羊肉片,撒上辣椒之类的辛料,滋滋滋~冒出油滑的泡,闻着味不腻不膻。
人们怀念故乡的食物,到底在怀念什么?
所谓故乡,或许是出生地,或许是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积淀了一个人所有的爱与情感。
与此同时,也积淀了口味。陈晓卿说:“科学层面上,人的口味习惯基本成型于童年时代,你童年吃到什么,以后的口味就是什么。”
近几十年城市化让很多人的故乡不复存在,变成面容一致的城市,在地食材也受到冲击。
过去养猪得十个月,现在叫“四月肥”,五月出栏;大白菜要等到霜打一打才能收,但渐渐风味的物质失去了沉淀的日子,肉无肉味,菜无菜味。
食物正在失去土地,但食物的故乡是否消失,答案在于人。
图片|风一样的婶子?
岁月如流,故乡的食物却好像永远流不走,风味,有一半的因素是有坚守的人,和为之倾注的认真劲儿。
沧海桑田,风味不变。
编辑
FISHER
图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gx/355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