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吉辽,东北话哪家强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把一个辽宁人和一个黑龙江人放在一起,并使之吵架:
辽宁人:“这我地盘我说了算”
黑龙江人:“瞅你大舌头啷叽的,还你嗦喽蒜,你咋不嗦喽辣椒呢。”
网上还有一博主做过“真假东北人”的谁是卧底游戏,结果发现:辽宁人辨别不出真假吉林人,吉林人辨别不出真假黑龙江人,黑龙江人......听着根本就没那么像东北人。
所以黑吉辽三家东北话有啥区别?
一言以蔽之:能听出东北口音的而且很容易被模仿的,是辽宁的;听不出来东北口音,但是坚持说自己是东北人的,是黑龙江的;剩下的就是吉林的。
当然会有学者跳出来说,这么分类是不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这都是行*分区;而方言属于文化范畴,理应顺应文化分区,跟行*分区没有关系。
社长从方言学角度給大家普及下东北话之间的分类。
首先,辽宁大连、营口、丹东讲的是主要来自山东地区的胶辽官话,其他地区的才是东北官话,即我们俗称的东北话。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也使用东北官话,所以我们可以説,不是所有东北人都说东北话,说东北话的也不一定就是东北人。
东北官话总体比其他方言来讲更接近普通话。这也为东北人坚信”自己讲的就是普通话“树立了理论基础。
学者贺巍在他的《东北官话的分区》中,根据“爱、袄、藕、安”这组字读音的不同,将说东北官话的个县市划分为吉瀋、哈阜和黑松三个大片。其中吉沈片的人会把这组读音读得跟普通话一样,哈阜片区的人则会把这组字读成“nai、nao、nou、nan”,而在黑松片地区读两种音的都有,甚至同一个字在同一个人嘴中也会发出两种音。
而这三大片,又根据z、c、s和zh、ch、sh发音的不同,分为8个小片。
从地理位置上看,吉沈片在最东部,沿长白山麓分布,哈阜片位于中西部东北大平原的位置,黑松片则包括嫩江流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的确和黑吉辽的行*区划并不吻合。
但如果我们来非常不严谨地从各个省的语言特点角度总结一下:
黑龙江:代表人物有潘长江、孙红雷、*,能马上听出是北方人,稍加伪装就不太容易辨识出其中的东北腔,虽然 还是会被下意识冒出来的一句“哎呀妈呀”出卖。据説是全国普通话考试压力最小之处,甚至可能比北京人还轻松。省内口音差异相对较小。
吉林:代表人物大鹏、魏大勋,中规中矩的标准东北口音,可学黑龙江人装普通话也可学辽宁人来个东北社会摇。省内口音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延边的朝鲜族东北口音,坊间流传听起来有一种泡菜大碴子粥的味道。
辽宁:代表人物赵本山。沈阳、抚顺、鞍山、本溪等地口音基本承包了快手抖音上南方人对东北话的刻板印象,説起来随心所欲自由奔腾仿佛驰骋在莲花池水沟子的朵朵浪花之中,有点豪放的社会气、还有点呆萌的大舌头。省内口音变化相当大,毕竟是东北中的南方,隔一个村口音就大项迥异了,不过并不影响互相沟通冬天互相送个大白菜啥的。
总结一下:黑吉辽东北话其实都大致基于普通话, 的差异就是发音“垮”下去,而“垮”的程度的不同则造成了地区差异。偏离越多,东北味儿越重。大致看来,东边口音重,西边口音轻;南边口音重,北边口音轻。
相同点不同点:三省共有的“随心所欲造词法”
其实,除了发音、语调差别,三省东北话的词汇和基础发音方法是共通的。
在发音上,和很多方言类似,东北人也不管标准拼音是什么,我想咋念就咋念。
比如最经典的,韵母o和e不分。一东北音乐课老師:你们听这个前奏里面玻bē璃破pè碎的声音!
也有可能因此而痛失八百万:
还有,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多数时候会被读成y,这一点在老一代人中更加明显。请自动脑补宋丹丹在小品《策划》中的经典台词:许多老年人(yén)被脑血栓后遗症所困扰(yǎo)。
还有平卷舌乱搞,这一点在辽宁最常见:
在用词用字上,东北话也开创了莎士比亚式的字词活用先河。顔色不能叫赤橙*绿青蓝紫,得是胶*胶*的,通红通红的,刷白刷白的,雀黑雀黑的。
携带很多东西叫“提溜算卦”,走路不稳连滚带爬叫“跟头把式”,东西凌乱无须叫“皮(pī)儿片儿”,说话不利索叫“吭呲瘪肚”。
用法举例,附赠“那啥”的一百种用法:
艾玛,你瞅这人,身上提溜算卦的,走路跟头把式的,房间皮儿片儿的,説话还吭呲瘪肚的,能不能整了,咋那么那啥呢。
说谁那啥呢?
就那啥。哎呀,太那啥了。
还有这种单字出场自带气势的:很牛、很厉害叫nē,吃饭吃得快和香叫“造”,掀起来叫“周”,扔东西叫“撇”,舀东西叫kuǎi。
当然还真有 单字:整。别管黑吉辽,喜欢上了哪个小哥他都能给你整个世界。
还有这个经典的东北话八级范例,“没、了、别”三个单字双迭三迭四迭N迭幻化出无穷意味:
女:“钥匙好像没了,把锁别开吧”。
男:“到底没没没”?
女:“我也不道没没没”
男:“要没没你让我别,别别了,别秃鲁了咋整,要别。你个个别!!”
女:“我个个别就个个别”
(钥匙找到了,锁坏了。)
男:“我就说没没,你个个非得别别别别的”
女:“刚才我个个也不道没没没,就别别,别别咋的了,别坏了再买一个呗,你了了啥啊”
男:“我了了啥了我了了”
女:“你了了了了的还了了啥了你了了?别瞎了了了!”
男:“下回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告诉你别别就别别,别个个瞎别别坏了”
以及神兽“犊子”的一百种玩法:
除了发音和字词活用,黑吉辽三省东北话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杂糅各地方言,甚至各国用语也有融合而走向因特奶神弄。
比如来自山东话的炮仗(鞭炮)、嫌乎(嫌弃),京冀方言中的半儿拉(一半)、捯饬(打扮),满语中的躲猫猫(捉迷藏)、稀罕(喜欢),日语中的瞎掰(日语:喋る)、俄语中误传出来指监狱的巴篱子(俄语:Полиция)。
毕竟,从晚清民国开始,先后来到东北的移民加起来一共有多万人口。在动荡的年代,山东话、河北话、满语、普通话、日语、俄语,却在这片黑土地上发生了东北乱炖一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冰天雪地下的背井离乡,曾经让人唏嘘的经历,也融为了今日一句:
“现在不整挺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