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小白菜》原为河北民歌,讲述一个从小丧母的孤苦女童的悲惨命运。

音乐材料运用十分节俭,全曲仅有十二节,曲调采用带哭腔的、逐级下行的手法展开。以它为母体衍生出许多民歌,如《沂蒙山好风光》等,歌剧《白毛女》中喜儿演唱歌《北风吹》也是根据《小白菜》改编创作的。

《绣荷包》全国同名的小调有多种,其中以山西的最为有名。

歌词内容表现一个少女绣荷包送情人时的内心活动。音乐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旋律明快,起伏明显。

《兰花花》陕北民歌。采用叙事手法,以分节歌(即用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唱多段歌词)的形式,讲述姑娘兰花花不惜牺牲性命反抗封建礼教的感人故事。

音乐具有浓郁的陕北色彩,民歌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

兰花花原名叫姬延玲,小名叫叶子,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 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红*奉命过山西东征,红*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做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夜思念自己的红*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年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之后又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走西口》流行于山西、山西、内蒙一带,反映了为谋生,当地男人不得不外出打工,与妻子惜别时的悲苦心情。

《走西口》有多个版本,其中大多数是山歌体裁,短短的上下两句,便能揭示一个乐意。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流行于西南地区的情歌。

旋律由三乐句构成,穿插有多个衬词(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使音乐得以扩展,更富有情趣。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描绘了月夜下小河静静流淌的诗情画意及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舒缓优美。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为流传于全国的民间时调。讲述孟姜女历尽艰辛为被迫去修筑长城的丈夫送寒衣的故事。

旋律由四句组成,呈起承转合关系。

《茉莉花》民间小调,流传最广的就是江苏。全国很多版本的茉莉花,歌词内容大致相同,都反映年轻男女初恋时欲言又止的心态。

全曲由4乐句组成,第三四句在音乐上一气呵成。音乐的代表性让它在国外也是广为流传,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切尼吸收到歌剧《图兰朵》中。

《凤阳花鼓》流传于安徽的民间舞歌。表现明代淮河流域百姓遭水患,被迫身背花鼓,远走他乡,沿街卖唱的悲惨情景。

有四小节的锣鼓点作为前奏,全曲分为两个乐段,段落间再次插入4小节的间奏,后段是前段的变化重复。音乐为抒情和叙事性相结合。

《嘎达梅林》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曾率领人民反抗封建王爷与*阀的统治,一支悲壮的英雄赞歌。

这是一首上下句结构的短调民歌,采用蒙族音乐常见的五声羽调式,节奏舒展沉稳,风格庄重肃穆。由女作曲家辛沪光创作的同名交响诗就是以这首歌为主题的。

赞赏

长按







































北京 白癜风医院信息
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cp/10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