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乾隆白菜vs慈禧白菜,
大家好,我是轩哥。
「乾隆白菜」在这几天算是意外“出圈儿”了。
导致有不少网友好奇这道凉菜的滋味到底如何?
实际上,它就是一道家常的麻酱拌白菜。
当年咱们的乾隆爷在机缘巧合之下吃到了这道拌白菜,对其赞不绝口。
有皇帝的光环加成,这道家常菜便成为了京城名菜,并名为「乾隆白菜」。
实际上,在清朝中晚期极其流行白菜造型。
因为白菜谐音“百财”,代表着聚财。
另外,其清爽的形象也寓意着清清白白。
这也是翠玉白菜的寓意由来。
然而,大清朝有名的白菜可不止「乾隆白菜」。
像「慈禧白菜」必须有一席之地。
只不过,「慈禧白菜」并不是一道菜。
而是一尊货真价值的翠玉白菜!
众所周知,慈禧是清朝有名的翡翠狂热发烧友。
这件翠玉白菜据说就是慈禧的珍爱之物。
然而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件翠玉白菜,会发现其材质各方面表现只能算是一般。
但是这件翠玉白菜的工艺可以说是清朝后期的巅峰代表。
也因此,这件翠玉白菜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艺术品。
稍有遗憾的是,目前这件翠玉白菜并不在故宫博物馆中。
而是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中,被誉为镇馆之宝。
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已经难以参观到这件翠玉白菜了。
像前几年,台北故宫博物馆可是一直流传着“不见白菜,虚此一行”这句话。
基本上每位游客都会专门来到摆放翠玉白菜的展区,一睹其真容。
而如今我们难以到现场直接参观,唯有从照片中窥视一二。
虽然只有图片,却也能从中感受到翠玉白菜的精美绝伦。
接下来,就跟着轩哥一起欣赏这颗翡翠白菜吧。
从“全身照”中可以看到,这颗翡翠白菜栩栩如生。
鲜艳的绿叶与白色带椿的菜帮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体长度也达到了18.7厘米,宽有9.1厘米,厚达5厘米。
如此大的尺寸,其原材料至少得有个几十斤方能制成。
而在当时那个年代,挖掘和运输这么庞大的原石,并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了原材料难得以外,翠玉白菜的工艺也堪比鬼斧神工。
不仅复刻出了菜叶的折痕,连菜帮的层次感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然,点睛之笔还数菜叶上的两只昆虫,螽斯和蝗虫。
这两只昆虫繁衍后代的速度和数量都很快,因此在清朝一直被视为多子多孙的代表。
从细节图中,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蝗虫细细的触角,可谓是活灵活现。
这种工艺即使在现在也并不容易实现,更别说在清朝这个时期。
这件翠玉白菜的形成,也不知耗费了几代匠人的心血方才大成。
若有机会,大家亲临现场参观翠玉白菜。
想必更能体会到它的震撼。
我是轩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