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程前再享一桌家常饭,这家乡最平常的
平平淡淡的似水流年,平平常常的柴米油盐。时光轻煨,袅袅炊烟,开出份贴心暖胃的家常菜单。离开时,它写在你的心头;回来了,它就在我们嘴边。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关于吃,各地都有各地的精彩呈现,每个省、每个市,乃至每个县的人,都能开出桌让人牵肠挂肚而又各具特色的家常饭。
春节假期还剩两天,很多人即将踏上离开家乡的返程路。丰盛的年夜饭唇齿犹香,现在,让我们再享一桌家常饭。
家常饭,也是家乡最平常的饭,却会让身在异乡的你想念一年。
^^^^^^^^^^^^^^^^^^^^^^^^^^^^^^^^^^^^^^^^^^^^^^^^^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生活”有时候也这道理。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饮食方面会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无一例外,都是最能适应当地的地理、气侯,以及当地人的体能、性格等因素,是最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组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故乡,人才能拥有最自然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会伴你一生。
人生天地间,就是在一点点地构筑自我,采日月之精华,纳五谷之营养,积淀,成长。而“味”和“胃”是一体的,小时候吃惯了什么,那味道就潜藏在你的身体里。“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喜事,肠胃也一样有记忆,有期望。
年,美国科学家格尔森提出过一个叫作“腹脑”的新概念。他认为“腹脑”实际是肠胃的神经系统,有自己的记忆功能,能记录食物滋味,也能感知身体和心情的不同,正因如此,“吃”才承载了人们那么多的记忆功能。
“腹脑”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一句话就把大家的肚子从单纯的“酒囊饭袋”升级成了管理中枢,这下知道为什么我们牵挂一个人时会说“牵肠挂肚”了吧?
^^^^^^^^^^^^^^^^^^^^^^^^^^^^^^^^^^^^^^^^^^^^^^
古时有个叫方坦庵的人,有一次在外面玩疯了,久出不归。老婆一看写了好多封信他也不理,立刻改变策略。
这位女同志很聪明,在信中大写特写了很多土特产,直看得方坦庵口水横流,大脑瞬间败给了腹脑,立马抽身往家赶。路上还忙里偷闲写首诗:
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间乐事赊。彭泽鲤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牵萝已补床头漏,扁豆犹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滞在天涯?
中国地大,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味,提到一座城市,你首先想起的往往就是这座城最有特色的风味小吃,而很少会是其他。
想到北京,是全聚德的烤鸭在吊炉里滋滋冒油;
想到南京,有桂花板鸭咸香适口;
想到金华,那一条条琵琶般的火腿活色生香;
想到山东,煎饼卷大葱吃得豪爽;
想到云南,是香喷喷的过桥米线;
想到重庆,是红彤彤的麻辣火锅;
想到兰州,一碗碗清亮的爽口拉面开启一天的生活;
想到新疆,那洒满了孜然的羊肉串满城香飘……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在军事法庭上有段极其精彩的台词:“北平的爆肚儿涮肉皇城根儿,南京的干丝烧卖,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的舸仔煎,天津麻花狗不理,广州的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猪肉白菜炖粉条,火宫殿内的臭豆腐、鸭血汤……”
这样的地名他说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三两个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如今想来,这些麻辣鲜香的名字实在比“热爱家乡,人人有责”不知要真实亲切多少倍,无怪孟烦了会说“死啦死啦说爆肚儿涮肉的时候,我发现我热爱北平”。
家乡小吃对游子就是这样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和象征意义,人对故乡食物的忠诚有时超乎想像。
比如说北京的豆汁儿,外地人嫌馊喝不惯,当地人天天不可少。
京剧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住在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大瓶子灌满豆汁儿,专程坐飞机给他送去;
梁实秋晚年写文章感叹“要是没有豆汁儿和大冰糖葫芦,那还是北京吗”;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从台湾到北京,唯一的要求就是喝豆汁儿,“这是我童年的梦啊”。她一口气喝了六碗还想要,吓得主人赶忙挡驾:“明天再喝吧您哪!”林海音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这才算回到北京了。”
郭德刚一夸张,事说得更形象:大街上逮一人,“咣”一脚踹地上,按脖子灌碗豆汁儿。爬起来就骂街的那是外地人,起来擦擦嘴就问“有焦圈吗”?不用问,北京人!
无论南北,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管你从小吃惯了什么,仔细想想,那些传之久远、让人惦念的吃法和菜品,没有一个是复杂的,都是最简单、最家常。无非是一张饼、一碗面、一块臭豆腐、一只盐水鸭、一套煎饼果子……
打小在徐州长大,如果让我来选一下餐桌上最常见的“四大名菜”,我的推荐名单是“尖椒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猪肉炖白菜”和“辣子鸡”。
再来两荤两素四个下酒凉菜,就上“卤水拼盘”、“猪头肉”、“拍黄瓜”和“油炸花生米”。
徐州的餐桌,蒸菜自不可少,啥菜当时令就蒸啥;
另外还得再炸盘“姐拉猴”,这是金蝉的土称,不知道这个姐姐怎么这么调皮。
再烧个“杂拌”,肉丸、皮肚、笋片、木耳,一锅都有了。
桌子中央得有份热腾腾的大菜,那就整个“地锅”,什么“地锅鸡”、“地锅羊肉”、“地锅排骨”、“地锅鲫鱼”都成,小饼子沿锅四周一贴,半浸在鲜醇浓郁的汤汁中,看着都香。
如果再弄个汤,那就来“老母鸡鳝丝辣汤”或者是“羊肉汤”,一个以黑胡椒提味,细细的鳝丝、柔柔的面筋,再冲进去个鸡蛋,滋润养胃;一个多搁辣椒油,多撒蒜苗香菜,红绿点缀,滋补鲜美。
最后配几样主食点心,什么“烙馍馓子”、“水煎包”、“菜煎饼”等等,看着组合就是。
饭罢,切两个脆脆的青萝卜,权当餐后水果。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喜好,每个徐州人来列都会有些差别。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照上面罗列,不知道南方人会开出份什么样的菜单,想来各地会有各地的精彩呈现,甚至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的人,都能开出桌让人牵肠挂肚、各具特色的家常饭。
香味已经弥漫,无论山东、江西、河南、东北……来吧,等你开出桌乡情浓郁、亲情四溢的家常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