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系列ldquo三足乌

 

长白山蕴

“三足乌”与集安到底有什么关系

作者:姜赢鑫

“鸟”这东西,自有人类以来就与其着密切的关系,鸟图腾几乎是所有民族里都能找到,大到大鹏小到乌鸦,范例多多。如食物链上层的鹰、隼、鹫,下一层的鹤、雁、孔雀等,鸟的天性与人的意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鸟图腾。

中国新石器时代,*河流域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松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都有鸟图腾的元素。其中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东夷文化最为代表性,“玄鸟生商”上古传说中商朝起源就与鸟有关。所以东夷系的民族鸟图腾为主要图腾包括肃慎、夫余、高句丽等。

那高句丽是不是鸟图腾,从高句丽始祖邹牟王“剖卵降世”来看,都属于东夷大的民族体系。应该属于典型的鸟图腾,我们在这探讨的是高句丽与“三足乌”(金乌、夋乌)(图1)到底什么关系,这个弄明白了,就知道与现在的集安到底有什么关系,就知道可不可以当做当地的标志性元素。

图1

首先看看这是个什么“鸟”,乌鸦到底是不是个好鸟。古人在宏观上的宇宙与微观上的生物来说,有规律但很多不解,产生敬畏,认为与人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产生对自然的人格化崇拜,形成了图腾。

宏观对宇宙的崇拜,微观对生殖的崇拜。认为飞的东西一定有翅膀,包括西方的天使,东方的羽人都是这个认识的演化。认为太阳在空中没有翅膀,一定有鸟托着飞,仰韶文化陶器纹饰里面可以看到最初的太阳是有鸟托着的纹饰(图2)后来通过不断的演化形成了三足乌成为太阳,乌鸦通体黑色,据说是太阳黑子活动,与其联系在一起,通过观察从两足转化为三足。

与其相关的神话传说很多,西王母与三足乌、后羿射日等大家都孰知。与之对应的还有月亮,传说中月亮与蟾蜍、兔子、桂树、嫦娥(图3)有关,但最初是生殖崇拜的产物,蟾蜍等两栖动物都是在晚上产卵,古代先民崇拜生殖能力强的动物,仰韶文化里面娃纹非常多。都是有特殊意义,蟾蜍逐步演化成月亮。

图2

图3

在西汉丝绸之路没有形成之前,中国上古神话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与希腊神话同样丰富多彩。由于年代久远,口播相传,难免产生不同说法,错综复杂不加赘述。传说中帝俊(夋qun)的夫人羲和生十日,常仪生十二月,传说众帝俊就是东方的始祖,东方的民族的起源包括嫦娥与后羿都与其有关。

后来与东方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结合在一起,成为标志性的视觉形象,伏羲女娲手捧日月。我所了解的这种形象最早发现于汉墓壁画(图4) 在新疆阿斯塔纳地区的唐时期墓室绢帛画(图5)跨越千年历史。

图4

图5

高句丽墓室壁画关于伏羲女娲手捧日月的形象在高句丽墓室壁画里时间比较晚,大致在公元6世纪末,绘制在 代表性的是五盔坟4、5号墓(图6)(图7)的花岗岩墓壁上。由于完整绘制精美,成为代表性的高句丽文化元素,广为实用化。

其中没有伏羲女娲形象,但有三足乌与蟾蜍墓(图8、9)有十几座(中国与朝鲜)还有朝鲜出土的一件鎏金器有三足乌与火焰纹的组合纹饰(图10),三足乌的形象由于简单寓意吉祥,被当地广泛应用,蟾蜍(癞蛤蟆)从形象上基本上就被删除了。

图6(姜赢鑫摹本)

图7

图8

图9

图10

可以这么理解,高句丽属于东方太阳与鸟图腾的民族,供奉东方公认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情理之中。在东方人的生死观中,死后的坟墓就是模拟天地,墓室壁画也好画像砖(石)也好,就是模仿天地 。墙壁上绘制太阳月亮始祖是古人对天的理解。

高句丽本身就有自己的神祭祀与崇拜,比如说,登高神(邹牟)、扶余神(柳花)、遂神等。壁画中没有一处绘有高句丽文献记载中的神,只有两种情况, 种,本民族的神与东方人类共同祖先来说级别太低,第二个来说这些绘有壁画的墓葬根本就不是高句丽人的墓葬,是高句丽区域内汉族的墓葬。

估计看到这大家就会了解这个“三足乌”到底是个啥了,作为高句丽故都集安,用好这些文化遗产,没毛病。就好比沈阳新乐出土了个木雕鸟,沈阳就把太阳鸟(图11)作为城市的标志,四川金沙出土了“四鸟绕日”金片,不但成为当地的形象,成为“金沙博物馆”的标志,还作为“成都航空公司”的标志,最奇葩的是竟然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我想问问商标总局标志可以这么注册吗?让那些搞原创的设计师情以何堪。我们当地“三足乌”的形象大有赶超之势,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汗)。(图12)

了解一件视觉形象,要像剥洋葱一样,了解其的核心文化价值,更好的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在现实中的运用。(图13)

图11

图12

图13

备注:关于三足乌的文献记载

1、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四月戊辰,日晕厚密,白虹贯日中。太和六年三月辛未,白虹贯日,日晕五重。十一月,桓温废帝。张重华在凉州,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乌,形见分明,数旦乃止。

《宋书》南朝梁·沈约卷三十四志第二十四五行五

2、三足乌, 慈孝天地则至。汉章帝元和中,三足乌见郡国。

《宋书》南朝梁·沈约卷二十九志第十九符瑞下

3、永明四年三月,三足乌巢南安中陶县庭。《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卷十八志第十祥瑞

4、高祖太和七年六月,青州献三足乌。 慈孝天地则至。

 十三年十一月,荥阳献三足乌。

 十四年六月,怀州献三足乌。

 十五年闰月,济州献三足乌。

 十七年五月,冀州献三足乌。

 二十年六月,豫州献三足乌。

 二十三年六月,冀州献三足乌。

 世宗景明元年五月,徐州献三足乌。

 三年二月,豫州献三足乌。

 四年六月,幽州献四足乌。

 正始元年二月,冀州献三足乌。

 五月,幽州献三足乌。

 是月,相州献三足乌。

 六月,定州献三足乌。

 二年五月,肆州献三足乌。

 三年三月,豫州献三足乌。

 是月,豫州又献三足乌。

 永平元年四月,豫州献三足乌。

 延昌三年二月,冀州献三足乌。

 肃宗熙平元年四月,汲郡献三足乌。

 二年四月,东郡献三足乌。

 是月,豫州献三足乌。南兖州又献三足乌。

 神龟元年八月,雍州献三足乌。

 二年五月,颍川郡献三足乌。

 正光元年四月,济州献三足乌。

 是月,济州又献三足乌。

 二年闰月,东郡献三足乌。

 三年五月,东郡献三足乌。颍川郡许昌献三足乌。肆州献三足乌。

 六月,冀州献三足乌。

 四年六月,瀛州献三足乌。

 出帝太昌元年五月,齐献武王获三足乌以献。

 孝静元象二年四月,京师获三足乌。

 武定三年五月,瀛州献三足乌。

 四年四月,颍州献三足乌。

 五月,颍州又献三足乌。

《魏书》北齐·魏收卷一百一十二下志第十八灵征八下

5、秋七月甲午,遣柱国、宁蜀公尉迟迥率众于河南筑安乐城。丙申,顺阳献三足乌。八月甲子,群臣上表称庆。

《周书》唐·令狐德等卷四帝纪第四明帝

6、三月壬午,荧惑犯左执法。夏四月甲辰,禁屠宰,旱故也。丁巳,南阳献三足乌。

五月庚午,以山南众瑞并集,大赦天下,百官及*人,普泛二级。南阳宛县三足乌所集,免今年役及租赋之半。《周书》唐·令狐德等卷四帝纪第四武帝

7、四年,五月壬申,蜀郡获三足乌,张掖获玄狐,各一。

《隋书》唐·魏徵等卷三帝纪第三炀帝上

8、二年,秋七月,顺阳献三足乌。

《北史》唐·李延寿卷九周本纪上第九

9、凡祥瑞应见,皆辨其物名。若大瑞,(大瑞谓景星、庆云、*星真人、河精、麟、凤、鸾、比翼鸟、同心鸟、永乐鸟、富贵、吉利、神龟、龙、驺虞、白泽、神马、龙马、泽马、白马赤髦、白马朱鬃之类,周匝、角瑞、獬豸、比肩兽、六足兽、兹白、腾*、騊駼、白象、一角兽、天鹿、鳖封、酋耳、豹犬、露犬、玄珪、明珠、玉英、山称万岁、庆山、山车、象车、乌车、根车、金车、朱草、屈轶、蓂荚、平露、莆、蒿柱、金牛、玉马、玉猛兽、玉瓮、神鼎、银瓮、丹甑、醴泉、浪井、河水清、江河水五色、海水不扬波之类,皆为大瑞。)上瑞,(谓三角兽、白狼、赤罴、赤熊,赤狡、赤兔、九尾狐、白狐、玄狐、*、白獐、白兕、玄鹤、赤乌,青乌、三足乌、赤蔫、赤雀、比目鱼、甘露、庙生祥木、福草、礼草、萍实、大贝、白玉赤文、紫玉、玉羊、玉龟、玉牟、玉英、玉璜、*银、金藤、珊瑚钩、骇鸡犀、戴通璧、玉琉璃、鸡趣璧之类,皆为上瑞。)中瑞,(谓白鸠、白乌、苍乌、白泽、白雉、雉白首、翠鸟、*鹄、小鸟生大鸟、朱雁、五色雁、白雀、赤狐、*罴、青燕、玄貉、赤豹、白兔、九真奇兽、充*出谷、泽谷生白玉、琅玕景、碧石润色、地出珠、陵出黑丹、威绥、延喜、福井、紫脱常生、宾连阔达、善茅、草木长生,如此之类,并为中瑞。)下瑞,(谓秬秠、嘉禾、芝草、华苹、人参生、竹实满、椒桂合生、木连理、嘉木,戴角麀鹿、驳鹿、神雀、冠雀、黑雉之类为下瑞。)皆有等差。若大瑞,随即表奏,文武百僚诣阙奉贺。其他并年终员外郎具表以闻,有司告庙,百僚诣阙奉贺。其鸟兽之类有生获者,各随其性而放之原野。其有不可获者,若木连理之类,所在案验非虚,具图画上。凡太阳亏,所司预奏,其日置五鼓、五兵于太社,皇帝不视事,百官各素服守本司,不听事,过时乃罢。月蚀则击鼓于所司救之。若五岳、四镇、四渎崩竭,皆不视事三日。凡二分之月,三公巡行山陵,则太常卿为之副焉。

《唐六典》唐·张九龄、李林甫卷四尚书礼部

10、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夫日者,天之火也,与地之火无以异也。地火之中无生物,天火之中何故有乌?火中无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烂而死焉,乌安得立?夫月者,水也水中有生物,非兔、蟾蜍也。兔与蟾蜍久在水中,无不死者。日月毁於天,螺蚌汨於渊,同气审矣,所谓兔、蟾蜍者,岂反螺与蚌邪?且问儒者:乌、兔、蟾蜍死乎?生也?如死,久在日月,燋枯腐朽。如生,日蚀时既,月晦常尽,乌、兔、蟾蜍皆何在?夫乌、兔、蟾蜍,日月气也,若人之腹脏,万物之心膂也。月尚可察也,人之察日无不眩,不能知日审何气,通而见其中有物名曰乌乎?审日不能见乌之形,通而能见其足有三乎?此已非实。且听儒者之言,虫物非一,日中何为有乌,月中何为有“兔”、“蟾蜍”?

《论衡》东汉·王充卷十一说日篇第三十二

11、《古今注》:所谓赤乌者,朱鸟也,其所居高远,日中三足乌之精,降而生三足乌,何以三足,阳数奇也,是以有虞至孝,三足集其庭,曾参锄瓜,三足萃其冠。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卷九十二鸟部下

12、易》曰:日月丽乎天。

 又曰:离为日。

 又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神乎。

 《毛诗》曰: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礼记》曰:玄端而朝日於东门之外。

 《左氏传》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五经通义》曰:日中有三足乌。

 《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德之母。

 《白虎通》曰:日行迟,月行疾者何,君舒臣劳也,日月所以悬著何,助天行化,昭明下地也,日月径千里。

 《风俗通》曰:成帝问刘向,俗说文帝被徵,后期,不得立,日为再中。

 《尔雅》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蒙。

 《广雅》曰:日名朱明,一名耀灵,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

 《说文》曰:日,实也,太阳之精,字从口一,象形也。

 又曰:初出为旭,[《初学记》一,《太平御览》三作纂要曰:日初出曰旭。]日昕曰晞,日温曰煦,日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日晚曰旰,日将落曰薄暮,日西落,光反照於东,谓之反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煦,日温也,皓,日昼貌也,晖,日光也,旰,日晚也,翌,日明也,晓,日白也。

 《易坤灵图》曰:至德之明,日月若连璧。

 《京房易传》曰:日月大光,天下和平,上下俱昌,延年益寿,长世无极。

 《礼斗威仪》曰:*理太平,则时日五色。

 《汉书》曰:文帝时,新垣平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乃更以十七年为元年。

 《列子》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为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中,才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贾谊书》曰:汤曰:学圣王之道,譬其如日,静居而独思,譬其若火,夫人舍学圣王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应劭《汉官仪》曰:太山东南,名曰日观,日观者,鸡鸣时见日。

 《论衡》曰:儒者论日旦出扶桑,暮入细柳,扶桑,东方之地,细柳,西方之地。

 《家语》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拳,赤如日,[事具草部。]

 《帝王世纪》曰:周文王梦日月着其身。

 《瑞应图》曰:日月扬光者,人君之象也,君不假臣下之权,则日月扬光。

 《山海经》曰:猗天山,苏门山,日月所出。

 又曰: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原作上,据冯校本改。]枝,一日居上[原作下,据冯校本改。]枝,皆载乌。

 又曰:有女子,名曰羲和,浴日於甘泉,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

 《淮南子》曰: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燋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又曰:若木在建木西,有十日,华照下地。

 又曰: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之上,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朝明,临于曾泉,是谓蚤食,次于桑野,是谓晏食,臻于衡阳,是谓禺中,对于昆吾,是谓正中,靡于鸟次,[西南曰大壑。]是谓小迁,至于悲谷,是谓晡时,回于女纪,是谓大迁,经于泉隅,是谓高舂,顿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息其乌,[《初学记》一,《太平御览》三作六螭,淮南子天文篇作其马。]是谓悬车,薄于虞泉,是谓*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

 又曰: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捴之,日反三舍。

 又曰: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又曰:日中有踆乌,[踆,趾也,谓三足乌也。]河图叶光篇曰:积精为日。

 皇甫谧《年历》曰:日者众阳之宗,阳精外发,故日以昼明,名曰曜灵。

 《楚辞》曰:曒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槛,楯也。]

 又曰:角宿未旦,曜灵安藏,[角,东方星也,曜灵,日也,言东方未旦之时,藏其精光也。]又天问曰:羿焉毕日,乌焉解羽。

 又招*曰:十日并出,流金铄石。

 魏刘桢诗曰: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

 晋张载诗曰:白日随天回,暾暾圆如规,踊跃汤谷中,上登扶桑枝。

 又诗曰:十日出汤谷,弭节驰万里,经天曜四海,倏忽潜濛汜。

 晋傅玄诗曰:汤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原得并天御,六龙齐玉羁。

 梁李镜远诗曰:始临东岳观,俄昇若木枝,萍实讵俦彩,合扇且惭规,北林耿初曜,员窗鉴早曦,照庭馀雪尽,映檐溜滴垂,徘徊匝花树,煜爚满春池,柳阴裁靡靡,帘影复离离,曾泉岂停舍,桑榆忽在斯,回戈安得中,长绳不可羁,冲情爱景落,清宴惜光驰,温晖徒己荷,深心窃自知。

 梁刘孝绰咏日应令诗曰:弭节驰汤谷,照曜出扶桑,园葵一何幸,倾叶奉离光。

 后汉李尤九曲歌曰: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

 晋傅玄日昇歌咏曰:东光昇朝旸,羲和初揽辔,六龙并腾骧,逸景何晃晃,旭日照万方,皇德配天地,神明[原讹盟,据冯校本改。]鉴幽荒。

 又三光篇曰:三光垂象表,天地有晷度,声和音响应,形立影自附,素日抱玄乌,明月怀灵兔。

 晋郭璞十日赞曰: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羿乃控弦,仰落阳乌,可为洞感,天人悬符。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卷一天部上据明本补天日月星云风

13、《说文》曰:乌,孝鸟也。《春秋运斗枢》曰: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春秋元命苞》曰:日中有三足乌者,阳精其偻呼也。(偻呼,温润生长之言。)《孝经援神契》曰;德至鸟兽,则白乌下矣。《东观汉记》曰:章帝元和三年,代郡高柳乌生子。三足,大如鸡,色赤,头上有角,长寸余。张勃《吴录》曰:彭泽有乌接丸,行者丸饭投之,高下无失。《宋起居注》曰:元嘉十三年,阳羡县民谈合送白乌,皓质洁映,有若辉璧;爰稽图瑞,实惟嘉祥。崔豹《古今注》曰:乌一名鸷鸟。《通俗文》曰:白头乌谓之鶷葛鸟。《诗义问》曰:有鹎乌、雅乌,楚乌也。《尔雅》曰:鸒斯,鹎鶋。(楚乌也。又曰:雅乌小而多声,腹下白。)又曰:乌鹊丑,其掌缩。(飞缩脚腹下。)又曰:有燕乌、山乌、炎乌、燕白脰乌、鸀山乌。(鸀似乌而小,赤嘴穴乳,出西方。)

 《初学记》唐·徐坚卷三十鸟部

14、《*帝占书》曰: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卷一百灾异部

15、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晋永康元年正月大会,有鸠入御坐武帐中,拂司空张华之冠。伏侯《古今注》曰:鲁参锄瓜,三足乌来萃其冠。

《初学记》唐·徐坚卷二十六器物部

16、《春秋元命包》曰:阳数起於一,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乌。

《太平御览》宋·李昉卷三天部三

备注内容和部分图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hq/34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