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白菜,清水出芙蓉,真味淡然间

 

今天吃了一道开水白菜,三朵白菜悠然于茶色清汤之间,美了美了。然则,相比之下,入口时的清香淡雅、醇厚绵长,更加令人回味。也正是因为这道菜让寻常的白菜有了高雅脱俗的展现,文人雅士才津津乐道着“百菜还是白菜好”。

“开水白菜做不好,名厨大师也枉然”,这样的说法在川菜界由来已久。但这菜,是真的不好做呀,因而成为名厨大师的厨技象征。

大致来说,开水白菜有四道工序。

工序一:制作汤底。开水白菜的关键在汤。这是一种特制清汤。首先将鸡、鸭、火腿、排骨、瘦肉等一起在冷水中烧开,紧一道,去血腥和杂质,再将这些原料捞出放入清水中反复漂洗干净,装罐,加葱、姜,适量*酒,加水烧开,转小火继续煮五六个小时,待原料煮软后,鲜味全部溢于汤中,捞出所有原料和大的杂质,此为一般清汤,将一般清汤置一旁沉淀,待澄清后倒入另一锅中;接着将纯瘦猪肉和鸡脯肉捶细成茸状,即成红茸子和白茸子,再分别加适量冷汤解散;然后将一般清汤用大火烧开,加盐、胡椒粉调味,用手勺将拌好的红茸子倒入汤中,大火烧开之后调到小火继续慢慢熬煮,汤里的红茸子渐渐浮起,下面的汤变得清澈,待红茸子成朵状时,用手勺取出红茸子,然后继续烧开汤汁,把白茸子倒入锅中,依样把汤清好、烧开,离火后待汤汁沉淀至澄清如水时,再用纱布将汤汁过滤,这个过程叫做“扫汤”,目的是除去汤里面的杂质,增加汤的鲜味。经过两次扫汤,汤变得色如淡茶,清可见底,鲜香味浓。在扫汤环节,师傅的手法可以不同,有些师傅是先扫一次,走菜之前再扫一次。关键是,扫汤之前一定要放盐,不然汤永远不清,加盐的同时加胡椒面,扫汤时把胡椒面的渣一并扫了。一份开水白菜要用一斤半到两斤汤。

工序二,制作白菜。主料白菜看似平平无奇,实则选材苛刻,必须是*秧白(又名*牙白),剥掉整棵白菜大部外层,只留里面最嫩的菜心,差不多三层左右的菜帮,必须成棵状不能散心。雕刻成刚展开的花朵状,或者分成一个个单瓣,无论哪种,每片菜心都需要用小刀剔掉筋。

工序三:泹菜心。水烧大开,菜心下锅一滚即捞出,目的是去其生味。

工序四:蒸菜心。泹好的菜心挤净水分,放在调好味的清汤中,上笼旺火蒸五分钟左右,走菜时翻在碗里即可。蒸时菜心要完全浸没在清汤中,锅盖一定盖严。菜心蒸制的时间很重要,时间太短菜心没有入味,太长则本来就极为细嫩的菜心很可能茸烂,因菜心碎烂不整而前功尽弃。火候的把握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全靠厨师自己的经验。

开水白菜上桌,直观的评判标准是,色泽清爽,汤中不能有任何杂质,必须清澈见底,哪怕有一滴油珠漂浮在汤中,均视为厨技不过关。上菜的小哥就在强调,这菜完全没加油的,也确实一丝油星儿不见,倒有几丝红茸子垫底。

最寻常的菜,用最高档的汤,正所谓原料原汤、原汤原汁、原汁原味,清香淡雅。这道菜本来叫作清汤白菜,高汤确实是其灵*。但一些有身份的客人依然觉得这名字太“浓郁”,因着汤色像开水一样清澈,改名开水白菜,就此传开。

开水白菜,不会来自民间,必出自大户人家。就像《红楼梦》里的茄鲞,种了一辈子茄子的刘姥姥都吃不出茄子味儿。茄鲞的做法,是用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把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与茄丁一起,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炸、煨、收、拌、封”,是茄鲞的五字真经,其窍门是充分去掉水分,香、咸、韧软,又通过严封使之经久充分入味。开水白菜反其道而行,让清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是另一种名贵。

坊间传闻开水白菜是罗国荣等人创制出来的,那时候罗国荣师傅就在颐之时司厨,给当时的*阀、金融帮等有钱人做菜。

开水白菜第一次走出四川到北京是年,周恩来亲自批示,川菜由此进入国宴。年北京成立四川饭店,郭沫若题写店名,主厨的是川菜大师陈松如。开水白菜被当作四川饭店庆典宴会的汤菜上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都对此菜倍加赞赏。当时北京四川饭店的开水白菜同样也受到外国宾客的接纳和喜爱,日本客人尤其欣赏,他们不仅在席间细细品味,还将此菜的烹制过程录制到了他们制作的《中华美食集萃》录影带中。陈松如先生又将这道菜带到新加坡,一时间轰动狮城。21世纪初一些文化人的著作,如年出版的车辐先生的《川菜杂谈》、年出版的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年出版的川菜名厨刘自华的《国宴大师说川菜》等书,都大力推荐开水白菜。如果说麻辣使川菜凸显个性,那么清淡则使川菜平添了几分典雅。开水白菜所呈现出的清淡内敛、高雅脱俗的气质特别符合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也因此成为川菜的代表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gx/37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