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乱吹500年女王的公主病

 

女王的公主病

“公主病”这个词,其实大家都懂得。

简洁版度娘曰:公主病,指一些自信心过盛,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

唐僧版度娘曰:公主病,实际上是彼得潘症候群(不愿长大的男孩)的女版。她们是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都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她们的特质有显著的自恋倾向,心理年龄小,对自我评价失衡,过高的膨胀自我角色,或超过现实的放大自己的优势,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和耐受力弱,遇到问题经常归外因,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逃避抱怨,做错了事希望别人为自己买单,由于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感受他人情绪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弱,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工作,婚姻问题多多。

公主,是一种身份,不是病;但“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都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就是病,得治,不然,后果很严重。

其实,莫说小门小户的草根之家中产之家,就算是真公主,真女王,患上“公主病”也是要倒霉的。

以史为鉴,就来看看历史上的两个好栗子,她们都曾经做过公主,也都登基做过女王,但是她们的人生,简直是大相径庭。

这两个栗子,一个是英王亨利八世的次女,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IofEngland,-));一个是他的孙外甥女,也就是亨八姐姐玛格丽特·都铎的孙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QueenofScots,-)。

没当女王的时候,她们也都做过公主。

但如果以“公主病”为标尺,那么莎一可以算完全和此病不沾边;玛丽苏恰好相反,是个不折不扣的公主病重症患者——果然是玛丽苏。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又有人说,命运决定性格,不管谁决定谁吧,性格和命运联系密切是肯定的。

从这个角度看莎一和玛丽苏,真真是饶有内涵。

纵观历史,比莎一更苦命的公主不太好找。

她出生的时候,全英国都在期盼一个王子,她的老爸亨八,甚至已经命令手下早早地准备好“王子降生”的通告,只等王后分娩,立刻昭告天下。

然而,等来的是个公主。

亨八当时的脸色是啥样,后人永远也复制不出来,可以肯定的是: 好看不了。

好吧,毕竟是公主,英王当然养得起自己的女儿,婴儿也就顺利地活了下来。

而且还被认定是王储,所有的大臣,都要起誓认定“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天主教教会的 、地位仅次于上帝,安妮是他的妻子,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是他们的继承人”,有些死硬派不肯承认这个,直接被砍头,比如当时的LordChancellor,《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

但是,因为莎一有个公主名分,就判定她得到的宠爱比平常人家的千金更多,未免天真了些。

若仅仅是不受宠,也罢了。后面还有更惨的:她刚刚三岁,就没了妈,而且,是她的亲爹判了亲妈的死刑——判刑之前先是废除婚约,于是公主也就成了没有身份的私生女。

还公主呢,简直比小白菜还苦。

小白菜呀地里*呀

三两岁呀没了娘呀(娘是被爹砍死的,自己还被打成私生女……)

跟着爹爹还好过呀(果然比小白菜还苦,她爹也不给她好过呀。之所以把她留在身边,恐怕更多的是考虑到:不能把她丢出去,免得被国内外*敌利用……)

就怕爹爹娶后娘呀(怕也没用,亲娘死了才11天,后娘就过门了)

娶了后娘三年半呀(哪有那么慢哟,大概一年半吧……)

生个弟弟比我强呀(强大发了,弟弟是如假包换的王储,“私生女”拿什么比呀)

弟弟吃面我喝汤呀(这个倒是套不上……)

端起碗来泪汪汪呀(有个碗用就不错了)

亲娘想我谁知道呀(那是不能知道的了)

我思亲娘在梦中呀(也就在梦里想想吧,可是隔墙有耳,做梦想也得小心点,千万别说梦话呀,毕竟亲娘是以“叛国罪”被砍头的,连画像都被毁了也,这个人就不能提了啊……)

亲娘呀亲娘呀(嘘,小声点……)

比莎一更灰头土脸的公主,真是史上少见。不仅后面有个千呼万唤始出来,众望所归的王子弟弟爱德华,而且在她之前,还有个比她大17岁的公主姐姐,英格兰的玛丽。

虽然说玛丽英也被打成私生女,可她小时候,作为国王长女,是万千宠爱在一身不含糊的,只是后来她妈怎么都生不出儿子,才招致了恶运。

被宠过和从来没被宠过,那完全是不一样的。

可是,人之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

看起来暗淡无光的莎一,在她老爸去世、她老弟去世、表外甥女琴·格雷被斩、她老姐玛丽英也去世之后,在她25岁那年,终于戴上*,正式成为英格兰女王。

一个身份有争议的公主,没了妈,爹也不亲,内有虎狼之臣,外有强邻环伺,能活下来都是奇迹,更别说继位了。

也因为这些曲折坎坷的经历,伊丽莎白学会了谨慎隐忍。她早早儿就懂得并且养成了习惯,那就是凡事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每一次做决策,都必定是权衡各方力量、种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这习惯在她亲*之后也没改变。

她很懂得听取议会的意见,差不多每年都召开议会,从来不独断专行。

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她也全然是慎重考量。她不能嫁给自己的臣子,那样会打破国内贵族势力的均衡;她也不能轻易许嫁外国君主,以避免英格兰变成其它国家的附庸。

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英,曾急不可耐地嫁给西班牙的腓二,然而,英格兰不但没能得到期望中的庇护,反而白白拱手让出不少国家权益。

腓二,借着西班牙的强大实力,在玛丽英死后,又打起莎一的主意。

莎一呢,不肯定也不否定,她派出人马,正儿八经地和西班牙人谈判她与腓二的婚约问题,但谈判永远都没有结果。

在谈判期间,英格兰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而且黑白两道无所不用:不但做正规生意,也打劫沿途的西班牙航船与港口。

腓二呢,因为对英格兰有所期待,以为英格兰早晚都会成为他的属国。也就容忍了这些挑衅和打劫。

伊丽莎白年继位,婚约谈判拖拖拉拉谈了30年,直到年,伊丽莎白已经55岁了,腓二好像忽然醒悟:你特么在玩我???

(啥反应速度嘛,驴啊……)

但是腓力二世这一怒,非同小可,集合起 舰队杀向英格兰。

开始,莎一仍然一如既往,甜言蜜语好话说尽,但是这次腓二不听了。这场仗非打不可。

如同所有的战事,给出的开战理由永远都不是真实目的。腓二发起的这场海战,明摆着就是要报复英格兰的海盗行径,以及借此扩大势力范围, 把英格兰吃下。

而他给出的理由却是:为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也就是玛丽苏同学——讨个公道。

诶???和玛丽苏又有什么相干?

这,说起来,话就长了……

那年,苏格兰是个独立的国家。

那年,一个6天大的女婴成为苏格兰女王。

这个女婴,就是玛丽苏。

显然,她也做过公主,做了5天而已……

看谱系图,玛丽苏是莎一姑家表哥的女儿,所以论辈分,玛丽苏是莎一的表侄女,应该管莎一叫“表姑”。

不过,玛丽苏只比莎一小9岁。

玛丽苏一出生,就无可争议地从公主到女王,而那时的莎一早就没了妈,只能小心翼翼地求生存。

硬币总有两面——玛丽苏继位为王,也就意味着她早早的没了爹。

而且她那个也叫玛丽的亲妈,娘家是法兰西的名门望族——吉斯家族。

前面也说过,玛丽苏刚1岁,就被亨八惦记上,要把她定给自己6岁的儿子爱德华——这情势可并不好玩:一个法国来的王太后,带着婴儿女王,住在苏格兰,被英格兰要挟,不得不向法国求援……

这一团乱麻的关系,都是将来女王本人必须面对的。然而,天晓得为什么,玛丽苏被老妈带到法国之后,自小所接受的教育,只是一大堆花里胡哨的才艺课程,却偏偏没有*治课的影子。

玛丽苏5岁被送到法国宫廷,在那里长大,并许配给法国王太子。她读的课程,包括: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还有她原先的母语——苏格兰语。此外,她还会演奏两种乐器(鲁特琴、维金纳琴),并学习了散文、诗歌、马术、狩猎和缝纫。

从画像看,玛丽苏长相也不错,气质温柔甜美,不像莎一总是凶巴巴的。

多才多艺而且出落得漂亮迷人的女王,很有魅力,很招人喜欢,有木有?

可想而知——她走哪儿都是主角,身边从来都不缺恭维夸赞。

在这种环境里还不患公主病,简直就是圣人——要么就是见*了。

近年来有种奇葩观点,不知怎的还颇受欢迎,是谓: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意思是男孩子要多锻炼多吃苦多经历挫折,不然长大后没出息;女孩则要养得娇贵,要多打扮多游历多享受,免得长大后没见过世面,被人用一串项链就骗走。

呵呵,以俺贼眼看去,严重怀疑这是怂恿人买东西的商家广告,本来衣服首饰鞋帽箱包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女生就是消费大户,再弄出个似是而非的“富养”,不知多少家长被煽呼得云里雾里,乖乖掏钱。

其实呢,眼界这事儿,说到底,属于头脑范畴。若那女孩子自己,没点主见没点鉴别力,就算金山银山里长大又怎么样,头脑是空的,别人几句甜言蜜语就勾跑了,连一串项链都用不着。

在顺境中,一个任性、自我的女王,也许还挺可爱的:年,玛丽苏嫁给了法国王太子,后来的弗朗索瓦二世。婚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

从*治联姻的角度看,玛丽苏的婚事,和那个与她同名的玛丽英简直是一个套路:都是嫁给了她们亲妈的娘家人:玛丽英,老妈是西班牙公主,所以嫁了西班牙国王;玛丽苏,老妈是法国名门之后,所以嫁了法国国王。

玛丽苏和弗二世从小一起长大,算得上青梅竹马,结婚时二人也都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光,弗二对她,应该多少有点真心,不至于像腓二对玛丽英,纯粹当成*治工具利用。

那时,玛丽苏的亲妈在苏格兰摄*,替她打点朝廷;婚后第二年也就是年,她公公,法兰西国王亨二去世,她老公继位,成为年轻的国王。

看起来,她只需要做个仪态万方的法兰西王后和苏格兰女王就够了,什么事也不需要亲力亲为。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婚后第二年,年12月5日,弗二世死于耳部感染引起的脑病变,只活了16岁。

在此之前,年6月11日,玛丽苏的亲妈,苏格兰王太后病逝。

而且,通过前面的讲述,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的:弗二世有个强势的娘,法兰西有个彪悍的王太后,玛丽苏有个厉害的婆婆——。

几乎就在刹那间,玛丽苏的世界风云突变,高贵的女王、美丽的王后——也就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寡妇,身边还有个不饶人的婆婆。

之后的法兰西*坛,在查九、亨三时代,基本是一团乱麻,各种屠杀,各种暗杀,各种阴谋,各种打打打,一直到亨四上台,才稍微消停了几天,这一通折腾把俺也折腾得够戗,费了差不多1万字,才说了个大概。

然而,那些折腾和玛丽苏倒是没啥直接关系,不等法兰西朝野上演恩怨仇杀的大戏,玛丽苏就已经回国了。

年8月19日,苏格兰女王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那年,她18岁。

而那时的苏格兰,也和欧洲其它许多地方一样,新教天主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争斗错综复杂——也和其它地方一样,什么“新教天主教PK”,幌子而已,把苏格兰局势翻译成人话,就是:自从玛丽苏6天大的时候成为女王,苏格兰王位就等于一直空悬,直接导致群雄纷起争夺摄*大权。

其中有一人实力雄厚不容小觑: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Stewart,-)。

此人是玛丽同父异母的哥哥,玛丽苏老爸的私生子,比玛丽大9岁,也是新教派系的首领——基本所有的新教首领,都是被天主教规矩管得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于是怒拍桌子摔杯为号自己干,比如英格兰的亨八,比如纳瓦拉的亨利,再比如这个苏格兰的詹姆斯——友情提示,前方一大堆詹姆斯正在靠近……所以为了表示区别,姑且把这位叫。

作为私生子,詹姆哥无权继位,但他可以染指大权,进入*权核心圈,甚至把他老爸的嫡亲女儿架空,这些,都没人挡得住。

谁要是拿各种老规矩套他,人家直接眼睛一瞪:“老子是新教!”

——新教,就是这么回事。

玛丽苏自小在法国长大,受到的教育都是天主教,所以她当然是天主教徒——与那个和她同名的玛丽英一色一样,都是被妈妈调教的好女儿。尽管玛丽苏的老妈没有一直亲自教她,但教育她的人,都秉持了她老妈的理念。

按说,这时候是最不能犯公主病的。你虽然是正牌女王,可长期生活在海外,故乡反而成了人生地不熟的一亩三分地。正所谓,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又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当时的“时务”,就是新教在英伦三岛呈席卷之势。

英格兰那边,以年莎一继位为标志,新教名正言顺压倒了天主教;苏格兰这边,因为詹姆斯·斯图亚特以及 牧师约翰·诺克斯(JohnKnox,-)等人的折腾,新教势力发展也可谓如火如荼,节节胜利。

什么是新教?前英王亨八早已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神马教派教义都是浮云,所谓新教,就是甩开教皇自己干的意思。

对于那些一直被压制得吭吭哧哧的国王贵族而言,还有什么比自己掌权更有诱惑性?所以当然不用奇怪:当时的欧洲大陆上,一堆国家都在闹“宗教改革”。

而在苏格兰这样天高皇帝远、国王不在家的地方,“宗教改革”简直遇不到什么阻力,一帮人忙得,那叫个热火朝天。

就在这会儿,啪唧……空降个18岁的天主教女王来……你说,这帮人能服气吗,能听话吗,能把到手的大权乖乖交出来吗?

所以但凡有点情商的人都该知道,这时候不能硬顶,更不能冒什么圣徒殉教的傻气,先稳扎稳打,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再说。

可惜……所有*治界的技巧手腕,玛丽苏一样也不会,甚至于到了这种程度:她出席议会,贵族们在讨论国家大事,她在一边专心致志地绣花。

俺一介搬砖的土鳖表示,每次读书到这里,都彻底无语。

你是女王还是女仆啊?中国有句俗话,小姐身子丫鬟命,放你里倒过来了,可以说你这是丫鬟身子女王命吗?

也别说她终究是个十八九岁的任性姑娘balabala,年龄不是弱智的理由。莎一才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被抓进伦敦塔,要是也和玛丽苏似的想怎样就怎样,就有10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如果真的不稀罕当女王,直接逊位让贤不就得了吗?就算没人能坐到那位置,你可以直接指定首相和议会执行国家公权呀——果然那样,你 就是君主立宪制的 人,分分钟就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圣女王圣玛丽,多拽?

又没那个胆气和心胸。

自己撑不起来,别人自然不会客气:约翰·诺克斯敢在朝廷上和玛丽苏争吵,把她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体无完肤,还公然鼓动他人反对玛丽,指责玛丽听弥撒、跳舞、穿着太华丽太讲究,以及其它一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等等等等。

那朝廷上的争吵,脑补一下也真是醉了:一边是约翰·诺克斯,已经快50岁,以讲道能力著称,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已经在宗教和*治事务中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另一边是不到20岁的女王,从来没有什么执*经验和宗教管理实践,自小听惯的是阿谀奉承,没人和她顶嘴,自然也学不会吵架的本事——这样的两个人争执起来,还用问谁赢谁输吗, 有悬念的环节,只是玛丽苏输得有多难看而已。

玛丽苏可被攻击的短板实在太多:

保留私人教堂和天主教弥撒——那年,全苏格兰的天主教弥撒都被禁止,唯独女王这里是个例外。屁民百姓当然是对此有意见也都是些屁,可那些手握*队的贵族们,可就都对她有了抵触情绪,天主教徒看不惯她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做法;新教徒们则看不惯她的弥撒。为了个完全没用的宗教形式,在全国造成极坏的示范效应,这*治智商,端的感人;

因为新教徒势力大,她就与新教联手,打击天主教 :年,与她的同父异母的詹姆哥联手,打击苏格兰的亨特利伯爵(EarlofHuntly),在卡里切战役(BattleofCorrichie)中,老伯爵(GeorgeGordon,4thEarlofHuntly,-)在战争期间死于中风,他的一个儿子约翰(SirJohnGordon,生年不详,约年前后)被活捉处死;

全欧洲都在震惊地看着一个“天主教”女王联手新教徒,打击天主教,而她却又和詹姆哥不一条心,因为詹姆哥是新教徒。

有资料说,玛丽苏之所以联手詹姆哥向亨特利伯爵开战,是因为那个事后被处死的约翰,和玛丽苏最宠爱的管家有过冲突,争执中,这个暴脾气打了玛丽苏的管家,结果招致玛丽苏兴师问罪上门讨伐,而老伯爵护犊心切,不肯把儿子交出来,然后就酿成了那样一场“战争”——这也好意思叫战争??

这说法真实度有多少姑且不论,事实就是,——基本是瞎打一气,打了白打。

老伯爵死后,爵位继续由在世的儿子继承,到孙子一代,爵位升格为侯爵;

老伯爵原本是苏格兰的LordChancellor,死后由一个叫詹姆斯·道格拉斯(JamesDouglas,约-)的伯爵继任,然而,就在玛丽苏当*期间,年,老伯爵的儿子,继承了爵位的乔治(GeorgeGordon),替代詹姆道,又成了LordChancellor……

前篇论述过LordChancellor的职责,可以说是当时*体的定盘星都不为过,岂能如此儿戏?

综合玛丽苏的种种行为,只有一个结果:。

——女王又怎么样,谁给你左右手一起挑战的本钱?亏得在法国待了那么久,连你婆婆凯瑟琳老太太的一半本事都没有。

这时候,玛丽苏也想到了求援。

不过作为一个没什么能力的女王,她求援的途径也只有一条:结婚。

可是,嫁谁呢,法兰西那边忙着内斗,吉斯家族顾此失彼,天天忙着杀人和被杀,肯定是顾不上她了。

至于那些和她没交情的国家,更不用指望,纯属引狼入室。

国内呢,一团乱麻,无论什么决策,肯定是乱上加乱。

这也罢了,关键是,玛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又要忠诚于她,又要有家族实力的男人,那人自己,还要有能力有魄力有头脑。

显然,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

以上是正常人的想法,而实际上,玛丽选了个糟糕得没法再糟的老公:亨利·斯图亚特(HenryStuart,LordDarnley,-),她的的表弟,比她小3岁——省事起见,叫他亨利斯。

俺*一个西红柿,这 欧洲历史上最雷的婚姻搭配——玛丽苏的亲奶奶,也就是亨八姐姐玛格丽特·都铎,前后结婚三次,玛丽苏是;而那个亨利斯,是。

近亲结婚也就算了,关键是,亨利斯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弟花花公子,除了是个跳舞高手,基本什么也不会。

这一对,妥妥是大家族里面常见的纨绔子弟败家女,现在一个成了女王,一个是亲王,囧里个囧啊,这是有多滑稽……

不管多囧多滑稽,他们结婚也没人能拦着。婚后,玛丽苏很快就怀孕了。

但是女王夫妇的关系也很快就到头了,俩人越来越疏远。

年6月,玛丽苏的儿子出生。她甚至声称孩子的父亲是詹姆斯·赫伯恩(JamesHepburn,-),一个野心勃勃颇有能力的伯爵——这一篇是詹姆斯开会啊!姑且叫他詹姆恩。

再后来,年2月,亨利斯的住处发生了一起爆炸,爆炸之后,人们发现了已经咽气的亨利斯。

3个月后,玛丽苏嫁给了詹姆恩。

女王有争议的婚姻会导致暴乱——英格兰如此,苏格兰也如此。

只不过和玛丽英不同的是,玛丽苏和她的新老公没能把暴乱镇压下去。

暴乱的主角是那个詹姆哥——玛丽苏同父异母的哥。年,他就企图煽动爱丁堡公民反对玛丽苏的统治,结果玛丽苏亲自率兵把他赶出国外。翌年又回苏格兰,再次组织暴动——这次,他赢了。

年7月,玛丽苏被迫退位,把王位传给年仅1岁的儿子——好巧不巧,这1岁的娃娃又叫詹姆斯,于是,他成了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JamesVI,-)。由詹姆哥担任摄*。

这一年,玛丽25岁。

居然也是25岁。

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从灰溜溜的童年开始,小心翼翼地经营到25岁,成功戴上英格兰*;而苏格兰的玛丽,从出生就注定了的天命之女,稀里糊涂地活到25岁,终于混丢了苏格兰王位。

说啥好呢,虽然说造化弄人,可脚上的泡也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后面的事情很戏剧化。

玛丽苏退位之后,被苏格兰贵族囚禁。

年5月2日,玛丽苏逃脱,并再一次成功地招募了一支规模不大的*队。

这支*队迅速被詹姆哥击溃。然后,玛丽苏逃亡英格兰,5月19日,被莎一的*官囚禁。

囚禁期间,玛丽苏说了一句名言:“Inmyendismybeginning”——蛮有哲理的一句话,不愧接受过良好的诗词歌赋训练。可以理解为“在我的结局中蕴含着我的开端”,或者更拽一点:“我死即我生”。

玛丽苏的出现,让莎一很棘手。

英格兰女王最让人挑刺的就是她的出身,偏偏玛丽苏是无可挑剔的王室之后。不管玛丽苏有多少瑕疵,只要她在英格兰,就堵不住天主教派的贵族借她生事的可能。何况,作为曾经的女王,豆腐卖完架子在,仍然保存有一定的实力——年,把玛丽苏赶出苏格兰的詹姆哥,被玛丽苏的*羽暗杀;

但是,哪怕从最功利的角度说,把玛丽苏留在英格兰是 的选择,总强于她在其他国家手中,成为别国挑衅英格兰的资本。

于是英格兰女王又念起拖字诀,一念就是十八年。

直到年,“巴宾顿阴谋”事发,该阴谋以刺杀莎一及在英格兰复兴天主教为目标。然后,玛丽苏也被卷了进去,因为这拨人马要扶植的新女王就是她。

莎一又拖了几个月,最终签署了玛丽苏的处决令。

年2月8日,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被斩首处死,时年44岁。

天主教的前女王被斩,罗马教皇不表示表示说不过去。于是,当时的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PopeSixtusV,-),颁布诏书,号召对英国进行圣战。

估计连教皇本人都没想到真会有人响应。

诏书颁布一年之后,被莎一永远没有结果的婚约谈判拖得没了耐心的西班牙腓二,终于表示:响应教皇号召,对英格兰宣战,集合起 舰队杀将过去,口号是为玛丽讨个公道。

(人活着的时候没见你们有一分钱的表示,现在来劲也是没卵用的臭来劲……)

可他们都没料到的是,经过30年的苦心经营,英格兰实力大增,长程火炮比西班牙多出三倍——当西班牙舰队已经密集挨揍的时候,他们的炮火还根本碰不着英格兰舰队。

结果,西班牙派出的 舰队,船只有艘之多,却被英格兰舰队揍得差不多全*覆没,回到西班牙的时候只剩了43条破船。

除了战斗减员,又因沿途风暴疾病,总计死亡人数在2万以上。

从此, 舰队的势力范围再也没能延伸到北海,而“日不落帝国”这个绰号,也由西班牙,逐渐倾向了。

没错,地处西北欧的那个岛国,抢到“日不落帝国”绰号的时候,已经不叫“英格兰”了。

这也与莎一直接相关。

如前所述,莎一拖到50多岁都没嫁人——也没法嫁人了,无论怎么衡量,总是没有合适人选,所以英格兰女王终生未婚,得名“童贞女王”。

在她的时代,英国殖民地开拓到了北美。

年,莎一去世4年后,英国人建立起 个北美定居点,为了向她致敬,把该地取名为“弗吉尼亚”——Virginia,从virgin(处女)一词变形而来。

莎一不仅在自己结婚问题上小心衡量,而且严格监控可能生出王储的亲戚们。

实际上,当她需要考虑继位问题的时候,与潜在王位继承人有关系的人已经不多了——

玛丽苏已经成了她的阶下囚;

莎一严格监控的,还有亨八妹妹的两个外孙女,也就是她的两个表外甥女:凯瑟琳·格雷(LadyCatherineGrey,-)与玛丽·格雷(LadyMaryGrey,-)。

给她们的命令很简单,也不容商量:未经女王许可,绝不许私自结婚。

实际上姐俩谁也没听她的,凯瑟琳·格雷偷偷嫁人,莎一得知,大怒,把她直接关进了伦敦塔。

神奇的是,凯瑟琳居然在伦敦塔生了两个儿子。

莎一知道后,更怒,宣布废除凯瑟琳的婚姻,并下令将凯瑟琳和她的丈夫儿子 隔离。

这次隔离动了真格的,凯瑟琳再也没能见到他们。于年死于结核病,年仅28岁。

不过,她的两个儿子,虽然都被打成私生子而失去王位继承权,倒是都活到了成年。

长子爱德华·西摩(EdwardSeymour,-)婚后育有6名子女,其中有4个都活到了成年。后来该家族开枝散叶,子嗣众多。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老妈,就是爱德华·西摩的直系后代。

玛丽·格雷则倒霉得多,基本刚刚偷偷结婚,马上就被莎一抓了个正着,立刻把她们夫妇完全隔离。

他们从此再也没见过对方。玛丽·格雷活到年,就在玛丽苏被处决之后两个多月,郁郁而终,享年33岁。

年,莎一终于也走到了人生终点,继位人也已经选无可选,差不多只剩了玛丽苏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

詹六1岁继位的时候,苏格兰朝*就是新教派的天下,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他,当然是如假包换的新教徒,这让莎一很满意。

于是莎一指定了詹六继位,这家伙也就成了 个不列颠国王:同时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国王。

而英格兰之前还没有叫詹姆斯的国王,所以他是苏格兰的詹六,又是英格兰的詹一,被称作JamesVIandI。

所以你看懂年9月的苏格兰公投了吗?有些笨蛋或者不怀好意的人,拿苏格兰公投映射台湾,纯属有病。

苏格兰和英格兰本来就是两个独立的国家,因为国王是同一个而合在一起,所以英国叫“联合王国”。既然是联合的,那就存在拆开的可能——只要两边的人你情我愿就成。

其他那些被称作“联邦”的国家,也都是这种模式, 例子就是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加盟共和国都离心离德不满意,不肯跟着中央混的时候,哗啦一下就散成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国家。

而台湾是什么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来就不是什么独立国家,中国也从来不是什么联邦制。之所以现在看起来不统一,那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最终只能是内部解决,完全扯不着“联合王国”神马的概念,全民公投就更是扯淡了,根本没道理。

当然,尽管在法理上,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独立,这是苏格兰的权利。但实际上英国是不会让苏格兰独立出去的,选票作弊神马神马的就不说了。

不过英国好歹还是形式上走了个公投,世界上是联邦制而不容独立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当南方联邦决定甩开北方邦独立的时候,北方*府率*打了过来……这就是 的(AmericanCivilWar,-),结果南方邦被揍服,跑不了了。那领导北方邦打内战的总统,就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林肯。

呵呵呵……你懂得……

再说伊丽莎白一世,她无疑是青史留名的女王,尤其是在其她一堆玛丽的衬托之下,更显得她出类拔萃。

她的成功,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的结果。另外,她从小养成的谨慎性格,恐怕也功不可没。这样一个以“明察无言”(不折腾)为座右铭的女王,和那些娇生惯养的公主病患者相比,相差何止以道里计,她不赢,谁赢?

对比英格兰女王和苏格兰女王的不同命运,谁还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对呢,又可见“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是多么愚蠢可笑呵……

且听下回分解……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cp/4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