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舌尖上的好客山东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
大散文

舌尖上的好客山东作者崔洪国一碗面,一盘饺子,一碗羊汤,一碗糁汤,一串海鲜烧烤,品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好客山东,所有关于齐鲁大地的风物人情,所有关于故乡和他乡乡愁、乡情、乡音的味道都杂糅在其中了。——题记一冬至那天晚上,不少朋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老家过冬至的美食。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山东过年过节,这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主食和美食。那天晚上,我一位同事就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正煮鲅鱼饺子的视频,是正宗的胶东鲅鱼饺子,也是胶东人招待远方贵客的必备主食。那饺子个头又长又大,一个人喝点酒吃点菜再来一个饺子就足够了,饭量大的顶多也就是两个。那视频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也不由自主想起胶东的海鲜和让人看了就眼馋的胶东鲅鱼饺子。我虽然不是胶东人,但在烟台和海阳学习工作前后有六年多时间,从事的海洋渔业工作也多与烟台、威海打交道,去的次数也多。所以,在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至少也算三分之一个胶东人,对于胶东的饮食,除了喜欢,也多少知晓一些。比如胶东人家吃海鲜,一年四季每顿饭桌上必须有海鲜才算一顿完整的家常饭。用胶东人的话说,一顿不吃海鲜感觉寡淡无味,可见胶东人对海鲜的爱好。即令在每年的伏季休渔期间,胶东人家的饭桌上也要准备一点冷冻和囤着的鱼类、虾类,保持着海鲜的饮食习惯。到年,我负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一年在长岛举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筹备期间,去过长岛多次。长岛是山东地理、生态和人文最为独特的地方,当时还是长岛县,被分散的岛屿连缀着,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渤海中,碧波、海鸥、沙滩、海岛、海浪和渔舟唱晚是长岛与陆地那些县城相比最具辨识的风景和叙事。再就是长岛的饮食风俗,因为与陆地的交通主要靠船舶,风高浪急的时候船又不开,所以岛上供应的新鲜菜蔬少,饮食主要以海鲜类为主。特别是夏季海鲜旺季,饭桌上多以渔民捕捞的新鲜鱼虾贝类为主,青菜反倒成了奢侈品。有种说法,说在长岛青菜要比海鲜贵,我没有考证,想来也是有道理的。胶东人家的待客之道很是讲究,我在海阳和后来经常去的威海、荣成都有过切身体验。除了有几道凉菜不见海鲜之外,每道菜都有海鲜,有的是以海鲜为主,有的青菜也以海鲜为佐料。如炒海肠、炒鱿鱼,黄瓜拌海米。在其他地方,海肠、鱿鱼和海米也就是点缀,但是在胶东,炒海肠的韭菜,炒鱿鱼的青椒,拌海米的黄瓜都成了点缀,端上来足份足量的是那些海鲜。胶东人吃海鲜喝酒多以白兰地为主,为了凸显热情,每次也都会给你斟满,感情上来,一口就下去。当地人喝顺溜了还行,外地人喝不习惯,喝着甜丝丝挺顺口,一杯下去就晕头转向,风一吹就醉了。倘若不知深浅,喝上两三杯,醉得深了,到第二天早上还昏头昏脑的。吃过的海鲜也和断了片一样,想不起什么滋味了。后来知道了这白兰地厉害,我再也没有碰过,对胶东人用白兰地待客的热情保持敬意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敬畏。二倘若说胶东人家的饮食以海鲜为主,从潍坊往西往南的鲁北和鲁中就是以肉食为主了。我老家广饶与潍坊寿光和淄博临淄、桓台搭界,这几个地方饮食习惯就有诸多相似之处。潍坊肉火烧、临淄和博山的酥锅,桓台的马桥烧饼在我老家也很受欢迎。这几个地方的乡亲和朋友到济南来,有时会给我带些煎饼、酥锅和烧饼之类,味道都很正宗地道。潍坊的肉火烧刚做出来最让人垂涎欲滴。我去潍坊的时候专门吃过,在济南也有专门卖潍坊肉火烧的。在山大路附近有家潍坊肉火烧店,听说生意非常红火。我经常去的一家在舜耕路的财政学院美食街附近,开店的是夫妻俩,家都是潍坊的,最早是吃他家自己包的水饺。后来,店里又上了潍坊和乐和肉火烧,店面虽然不大,但食客很多,我去过几次都要排队等十多分钟。我在散文《舜耕路上的平民烟火》中写到过那家小店的饺子,那时他家还没有卖潍坊肉火烧和潍坊和乐。当时小店女主人包的水饺就受喜欢,有韭菜肉、白菜肉、芹菜肉和素三鲜的好几种馅。每次去,都会看到女主人忙里忙外,有时一边包,一边给客人煮饺子,忙得满头大汗。包饺子费工夫的还是和面和拌馅,如果这些提前做好了,包饺子娴熟了,擀皮、包饺子倒也快,一会的功夫就会包三四十个,一盖垫,也够几位客人吃。来往的客人前后倒替开,女主人包饺子倒也不怎么耽工,有时还能跟我话一会家常。那样现包出来的饺子味道非常鲜美。后来店里又上了潍坊肉火烧和和乐,忙不过来,饺子就没法包了。有一次我去点了一份中碗的和乐,要了几个肉火烧,那些肉火烧都是刚从烙火烧的平底锅里烙出来的,皮又黄又酥,热得烫嘴,肉入口就和化了一般,味道独特,倘若那饺子再包起来,想必还会招徕更多食客。话说远了,还是说鲁北鲁中的饮食风俗。鲁北鲁中人家待客的饭桌上肉菜多。老家待客之道也是处处彰显热情周到,每次来了客人都是大盘大碗的,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在家里待客和在饭店还不一样。家里的饭桌上凉菜少,主要就是炒、炖、煮的热菜热汤。凉菜会有猪头肉、凉拌猪耳,也都是从熟货摊买来切的,拌上点葱丝,倒点生抽,是很好的下酒菜。热菜比较常见的有猪肉白菜粉条、炒鸡、四喜丸子、粉皮炒鸡蛋、肘子肉、红烧肉,每道菜也是色香味俱佳。有的菜品传承以后,就成了大众都能吃得起的名菜,走遍四方了,比如邹平的青羊炒鸡,在济南、北京,随便走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青阳炒鸡”的小店。三早些年,家里来了客人都是在家招待,孩子娶媳妇也是在院子里支上大锅炒菜。锅底添着柴禾,热气腾腾,和主家的喜庆气氛很搭配。现在都省事了,来了客人或者孩子结婚都到饭店。我老家那片,结婚都会到梨园村的同庆饭店预定下。婚礼仪式走完了,客人在饭店的大堂坐下,那么多人围坐着一桌一桌,与《乡村爱情》中谢广坤给外甥满月请客的场景非常相似,喜气洋洋,喜气盈门。老家几个年轻晚辈结婚都是在那里定的桌,我记着上的菜就有红烧肉、四喜丸子、炸藕合、肘子,盘子很大,量很足,大多是预制菜流水线,所以上菜快,每桌都放了红瓶的“乐安(老家广饶的古称)”酒和可乐,供大家敞开了喝。婚礼的酒席时间快,所以那样的场合热闹,但很少有喝多的。鲁北鲁中饮食习风俗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吃带馅的。潍坊肉火烧是一个很好的实证。我爱吃的还有母亲在世的时候烙的菜饼,包的饺子,有时间了,老家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烙菜饼。我记着母亲烙的菜饼有韭菜鸡蛋的,有纯白菜的,两张薄薄的饼皮,一张铺满了馅,一张摞在上面,边上捏紧了,在鏊子里翻两个翻,饼熟了,菜就熟了。一张一张放在盆里,用绒布盖了,吃的时候用刀一切两半,涂上一点蒜泥,一会就吃得汗淋淋的。我从母亲那里传承了烙菜饼和包饺子的手艺,想吃了,买来新鲜的韭菜和白菜,从和面到拌馅到菜饼出锅,也就是一个小时,就当是休息休闲。生活,又增了很多的乐趣和滋味,何乐不为!在沾化工作那会,我最爱吃的就是沾化流钟桑记锅子饼,那家的辣肠和三鲜果子饼是我吃过的最好美食。每次回到沾化,那儿都不去,就去桑记锅子饼店吃一顿锅子饼。那家的锅子饼一卷一卷的,六卷一斤,刚毕业时年轻,最多一顿吃到九卷,一斤半的量。在刑警队那几年,每天加班多,到了饭点就到那家店里订锅子饼,买回来,一边分析着案情,整理着案卷,一边就着蒜瓣吃着锅子饼,不知不觉一斤多就下肚了。想想那些日子,天天在外面跑,黑白加班,风餐露宿,栉风沐雨,有时从外地回来饥肠辘辘,到店里吃上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锅子饼,真是最美的生活体验和享受。如今那些日子都远去了,但我对锅子饼的感情一直没有忘记,去年还写过一篇《有一种美食叫锅子饼》的散文,听说店主也看到了,还晒在了朋友圈,倘若能给他家的锅子饼带些流量,那是最好的事了。我也盼着沾化流钟锅子饼能够在省城开店,但是现在一直没有如愿,那么好的美食,该走出沾化,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四因为工作机缘少,所以与鲁西和鲁南的交集也少,虽然也去过一些地方,但都是匆匆邂逅,擦肩而过,所以对鲁西和鲁南的饮食习俗没有多少话语权,也不敢妄评。但身边鲁西和鲁南的同事和朋友不少,在济南的大街小巷,具有鲁南和鲁西南风味的饭馆也不少。在我住的小区北边不远处,就有一家临沂糁汤小饭馆,在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八里洼小区,也有一家鲁西南羊汤馆,我也去过几次,所以也多少有些了解,只是因为没有长期在那里生活,对那边的饮食缺少直觉和感性体验罢了。鲁西和鲁南的饮食习俗与鲁北和鲁中有颇多相似之处。带馅的多,肉菜多,带汤的多。鲁西南的羊肉汤,也有的叫罐子汤,是鲁西南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名吃,主要用羊骨、羊头肉、羊肝、羊心和羊肚等原料长时间熬制而成,多用生姜,花椒为佐料,放入优质粉条,怎么喝也喝不够。据考证,罐子汤源于山东菏泽巨野,年被命名为中华名吃。春天,我有一次到菏泽鄄城,喝过一次,那做法和调料跟这里说的罐子汤差不多,但不知是否正宗。在济南的不少鲁西南羊汤馆,多有羊肉汤和羊杂汤,做法可能比罐子汤要简单,但也要费时熬制,喝起来味道也不错。我每次经过这样的羊汤馆,到了饭点,都要进去要一碗羊杂汤,再点几角葱花油饼,萝卜葱丝咸菜都是免费的,就着油饼喝一碗,热热乎乎也是挺对胃口。糁汤就更有名气了。在济南很多的小巷子,随便走到一处就有一家糁汤馆。糁汤也叫肉粥,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的京杭大运河沿岸,起源于济宁,是当地百姓最有烟火气息的美味早餐。糁汤也为骨头汤,据说需要熬制4个多小时,配以打碎的鸡蛋,用大骨汤一冲,再配以姜末、香菜、香油等佐料,做出来呈淡淡的乳白色。也有说法糁汤是临沂小吃,起源于临沂,是临沂人最爱的风味小吃。临沂人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吃起来也是让人欲罢不能。今年秋天我去过一次沂水,早餐和晚餐都搭配有糁汤,可见糁真得已经渗透到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喝过以后感觉跟我济南的甜沫和老家鲁北的咸粘粥差不多。但那做法和味道还是有些不同。老家鲁北的咸粘粥是鲁北平原最有乡愁和乡情感的粥。我喝过最好的咸粘粥是用棒子面熬制的。五花肉炝锅,炒一些碎白菜,加入水,中间放入咸豆腐块和碎粉条,水开多煮一会,再加上和好的玉米面,熬到沸腾,加点水,先后加三次左右的水就做好了。口淡的话再加一点盐,如果就着萝卜丝咸菜,我能喝三四碗。到了冬天,那是鲁北平原家家户户每天早晚必做的面汤。济南的五香甜沫味道与家乡的咸粘粥相似,但因为少了一些亲情和乡情在里面,味道还是感觉有些不同。前不久,一位好友送给我一箱菏泽成武的酱大头,我切成了丝,淋一点香油,略带一点甜,是喝面条和咸粘粥的最佳搭配,喝一口,就着酱大头吃一口,那真是过口不忘,余味悠长。五山东人的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因地域不同虽略有差异,但还是表现出整体区域性的一些特点。山东人的饮食口味习惯不像闽浙广那边的甜,也不似云贵川的辣,与东北三省的酸也有些不同。这些味道都有一些,但更加中规中矩,是融合了酸甜苦辣的大众口味。各地的民俗中,鱼是必不可少的。在胶东最讲究,有时待客一顿饭上三四道鱼,而且每一道鱼的讲究和吃法也都不一样。有时坐在桌上,看着上来一道鱼,听着主人说那由头,简直就是在品一道渔家饮食文化的大餐。而且鱼的做法也都不同。刀鱼就有红焖和干炸,鲜鱼也有清蒸,过油的,有时完整的一条鱼端上来,汤汁鲜嫩,鱼头鱼尾冲着方位放好了,大厨端着一碗做好的沸热调料倒在鱼身上,瞬间就满屋飘香了。到了胶东如果对当地的习俗了解不深,最好就是客随主便,主人家给分哪一段,就享受哪一段。在那样的场合,主陪会把一条鱼最好吃的部位先分给主副宾,体现的是真诚热情的待客之道。除了胶东之外的其他地方,主人家待客也一定有鱼。有时会有刀鱼,做法一般是干炸,很少有红焖做的。有外来的客人或者孩子结婚,一定会有一道完整的鱼。鱼本身就是吉祥物,待客的饭桌上上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喜庆有余等寓意。所以待客结束之前,最后一道菜上鱼,寓意着幸福、吉祥、团圆都有余的喜庆和美好祝愿之意。至于鱼的种类,有草鱼、鲤鱼,孩子结婚和升学很多地方就有一道鲤鱼,意思是鲤鱼跃龙门。我老家鲁北冬春之交会用梭鱼待客。那是鲁北一带常见的海鱼,由于冬季刚休眠过的开凌梭鱼基本不吃食,肉质厚,腹内杂物少,没有邪味。刚刚上市的开凌梭味道会特别鲜嫩,市场上见到的时间很短,能够吃到一次也是件幸福难忘的事。有时跟南方的朋友在一起,他们会说山东人的口味普遍偏重,这是实情,我想这可能更多与地域和气候有关。胶东向海,早先渔业为主,渔家饮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海鲜带点咸腥。长期生活在石岛等那样的渔家小镇,熏陶久了,那样的味道会融入到饮食起居中,但外地去的,第一感觉就是海的咸腥和苦涩。就如郑智化那首歌唱的,“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乡土气息。胶东的鲅鱼饺子胶东人家做出来就没有一点的腥味,我尝试做过,但那腥怎么也处理不好,所以就放弃了。鲁北鲁中以平原和山区为主,鲁北的不少地方也靠海,冬天吃腌制的咸菜类就多,口味普遍比其他地方要重不少。如寿光羊口的咸菜,鲁北沾化的虾酱,虽然就着喝汤、吃面很开胃,也很下饭,但那咸对很多地方的人就不习惯。现在饮食结构丰富了,老家的口味也没有那么重了。至于鲁西和鲁南的罐子汤和糁汤,究竟是如何口口相传成了人们舌尖上的美味,需要细细考证。不过,听朋友说,鲁西和鲁南的汤类最养胃养人,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那么热乎乎的一碗罐子汤,一碗糁汤喝下去,全身暖流涌动,驱寒祛湿,想想是很有道理的。舌尖上的好客山东一本书也写不完,一篇散文也不过是抛砖引玉。好在大美济南,天下泉城汇聚了齐鲁大地和天南海北无数味道。不管是胶东海鲜,还是潍坊肉火烧,鲁西南的罐子汤和临沂的糁汤,在泉城随便走到一处都能寻觅到。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经常行走泉城的大街小巷,有时看他的朋友圈,这次是几个潍坊肉火烧加一份济南甜沫,下次是临朐全羊汤加几个莱芜烧饼,或者几角葱花油饼。有时是一盘白菜肉,韭菜肉水饺,一盘猪头肉,一盘花生米,几个朋友也是吃喝得舒舒服服。有时,一碗淋过海鲜汤的蓬莱小面,一盘小咸菜也喝得有滋有味。这样的场景每每看了都让人羡慕得不得了,有时间我也在行走中品过尝过。一碗面,一盘饺子,一碗羊汤,一碗糁汤,一串海鲜烧烤,品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好客山东,所有关于齐鲁大地的风物人情,所有关于故乡和他乡乡愁、乡情、乡音的味道都杂糅在其中了。有时我想,倘若再有一家沾化流钟锅子饼,对我来说就更是弥足珍贵了。也许有一天,行走泉城,柳暗花明,曲径通幽处,真得就能如愿了。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壹点号风过林梢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cp/40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