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味生活有哲学
文/博华冬季来临,天气渐寒,又到了大白菜“一统江湖”的季节。小区门口停着一辆卖白菜的货车,家家户户上了年纪的人们陆续围拢在车旁,开始讨价还价,并挑选自己心仪的白菜,不一会儿跟小山似的一大车白菜就被人们买回家去了。每年冬天来临,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贮备一些白菜。尽管物质条件好了,可是这种平平淡淡却又“大淡若味”的青菜,总能让人们百吃不厌,品尝出生活的万千滋味。现在各家的餐桌上,鱼肉早已屡见不鲜,但人们出于养生的考虑,对鱼和肉已经心存芥蒂。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便是老辈流传下来的:“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这恐怕也算是现代人开始推崇的一种养生之道吧。白菜性甘温,利肠胃,故人们常说萝卜白菜保平安。白菜作为一种平民菜,为老百姓广为喜爱。由于价格过于便宜,人们通常将价格便宜的东西形容为“白菜价”。虽然如此,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笔下还是留下了不少关于白菜的诗文。更有甚者,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除了画虾闻名外,画白菜也是他的拿手好戏。我们平凡人眼里普普通通的白菜经过大师艺术加工,立刻妙笔生花,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追捧的艺术作品。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写过一首《即席》:霜栗剥寒橐,晚菘煮青蔬。想想,地冻天寒时节,亲朋好友相聚,一壶酒,一镬菘,这和郑板桥笔下的炒米酱姜一样,也是极佳的“暖老温贫之具”了。过去人们生活条件不好,餐桌上鲜见鱼肉,冬天来临,没有温室大棚,时令鲜菜无法生长,无奈之下人们只好储存大白菜过冬。于是冬天各家餐桌之上白菜炖豆腐成了一道主打菜。白菜虽然清口好吃,但吃久了,人们不免也会感到寡淡无味,难以下箸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饮食开始讲究质量和品味了,大白菜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是一道主打菜了,可是一到冬天人们喜欢储藏白菜过冬的习惯似乎没有多少改变,只不过购买白菜的数量比以前少了,在吃法上也比以前花样翻新了不少。看到别人买白菜,妻子也随众买了大约五六棵回家。下班一回到家,妻子便领我来到阳台上,看她买回家的大白菜。虽然习惯叫大白菜,可妻子买回来的白菜一点也不大,一棵最多三斤左右,白菜叶很薄,卷的很紧,一溜摆在长条桌上。一看到这些袖珍白菜,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我内心的第一感觉不是想到吃,而是一幅非常养眼的灵动画面呈现在眼前。平常经常看到买白菜的情景,只是一晃而过,没有在心中留下一丝感情的涟漪。还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白菜,买回家来,放在眼前,没逞想却带来一份意外的美感。只可惜我没有齐白石大师那样的绘画才能,无法将内心的情绪转化成一幅画面,来抒发我内心的快乐。妻子见我在白菜面前快乐得像个孩子似的,似乎也受到了我的情绪感染,拿着手机对着那几颗白菜拍了起来,期间还摆了几个造型,以白色的墙壁为背景,白菜或立,或躺,拍出来的画面就跟写意的国画一样灵动。妻子将所拍的白菜照片发在了朋友圈,立刻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和点赞。作为平凡人,于平常的生活之中,迷得些许的趣味,这样生活才有快乐和价值。告别喧嚣紧张的生活,回到家里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营造一份平淡中透着优雅闲适的生活气氛,感受一下那热气腾腾又妙趣横生的市井生活,在琐屑平凡之事中感受到一份乐趣,以及生活中所蕴含的那份本真的趣味。有了这份乐趣和趣味,日复一日的俗世生活才不至于变得彻底的冗长和无聊,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进行着生活的艺术化,在“形而下”中升腾着“形而上”,于是一种诗意的生命态度慢慢在心中升腾。民以食为天,生活每天还得从吃开始。在社会生活有限的条件下,中国人善于从食物中找到滋味和快乐。比如同样是吃,萝卜、食盐、米饭,这恐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甚至略显寒酸的一个食物搭配“组合”了,可文人苏东坡曾将其名为“三白”,并用它来待客。虽然有一点苦中作乐的味道,但却不乏一种文化情调。对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生活虽然平常,每天都在和柴米油盐打着交道,不妨学一下苏东坡,来一点苦中作乐,这样一个个平淡的日子自然就会平添一点自我感觉良好的乐趣。有了乐趣的生活,即使再苦,也有味道。(图片源自网络)《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jz/395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