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食北京菜的晚餐之乾隆白菜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这道菜好吃,光盘了。既然称为乾隆白菜,当然是跟乾隆有关。不查资料,闭着眼睛,我就能猜到又是乾隆微服私访,从天上降落民间,吃到好吃的拌白菜,赞不绝口,于是这道菜就叫了乾隆白菜。普通的菜不跟神仙或皇帝沾点儿边,似乎就上不了台面,讲不出故事。如果是柏杨,可能要上纲到奴性的丑陋了,不是柏杨,是李敖也行,他们都比较敢于批判。白菜号称百菜 ,我想就在于它白。不仅是颜色白,还有就是味道白,跟什么配,进什么味。中国人吃菜吃的是菜的味,而不是菜,比如鱼翅,哪有什么味,白水煮就是无味的粉丝,可是把很多荤素搭配一起煮,鱼翅就进了那个味,成为佳肴。看过不止一段视频,讲四川名菜“开水白菜”,看着白灿灿的,味道极妙。用北方大白菜的菜心,配以鸡鸭排骨一起熬煮,浓汤出来后,用鸡蓉、猪蓉澄澈出高汤,调味,白菜心摆盘后浇汤,汤里淋一些鸡油。这道菜“清鲜淡雅,香味浓醇,汤味浓厚,却清香爽口,不油不腻”。我记得煮白菜时,要用牙签在菜帮子上扎几下,如此易进味。白菜另有一名:菘。我翻《本草纲目》,菜部中按宋代陆佃《埤雅》讲道:“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李时珍只引用了前半段,没有讲清楚为什么白菜有松的节操,《埤雅》在“有松之操”后面,还有两句“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交耐霜雪也。”可见白菜之所以称之为菘,“是因为它的性格与松树有相似之处,都耐寒,故而在松的本字上加个草字头,成为会意的菘字。”《六书故》载:“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之白菜。”所以白菜就是菘,菘就是白菜。陆游的诗《蔬园杂咏·菘》:“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陆游称白菜为晚菘,九月始种,到了冬天万物枯寂,白菜压包生长,正好成熟。晚菘之美味,有个典故,南齐人周颙博学宏识,清心寡欲,《南史·周颙传》载:“颙于锺山西筑隐舍,休沐则居之,终日长蔬,颇以为适。王俭尝问: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答曰:春初早韮,秋末晚崧。”在周颙看来,早春的韭菜,秋末的晚菘,是 至味菜蔬。说早韭晚菘美味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苏轼,他在长诗《和陶西田获早稻》中写到几句:“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无正味,美好出艰难。”不过苏东坡此诗并不是为美食而写,还有对民生艰难的感叹。《宋诗鉴赏辞典》没有收录这首,不易查到他作诗时的背景。他的另一首长诗《雨后行菜圃》写:“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把白菜比作羊羔和熊掌,够夸张了。梅尧臣和苏东坡有同样爱好,他在长诗《寄题苏子美沧浪亭》中写:“竹树种已合,鱼蟹时可缗。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用白菜做羹,极好味道,韩愈被贬官时,与友人相聚,“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把白菜切细做汤慢炖,当成肥牛肚。陈嘉瑞在《说菘》一文中,把白菜涉及到的文人气表述得斐然,讲到杨万里对菘的回忆:“芦菔过拳菘过膝,北风一路菜羹香。”芦菔即萝卜,冬天宜吃萝卜白菜,唐以后,这两个是民间厨餐的主要菜品。范成大对菘的感觉也不错,他的诗说:“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白菜味如蜜藕,盖过朱门酒肉,难怪说白菜是“百菜 ”。不过,我怎么觉得有点像那穷老儒生和老伴煨红薯,*的称瘦肉,白的称肥肉,过了一个自嘲的红薯年。要是认真找找,可以看到很多诗人的诗篇里有白菜。唐代刘禹锡诗云:“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他怕赶路太急,吃不到晚秋的白菜。宋代吴则礼诗云:“僧伽孤塔何亭亭,试唤僧伽真肯应。拟向山阳买白菜,团炉烂煮北湖羹。”那时白菜的吃法还比较单一,都是煮汤。陈嘉瑞还引用《浮生六记》,兰菊摘插之余,“*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盆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这已经超越了白菜的食用功能,进入到观赏审美功能了,不仅沈复欣赏白菜的美,齐白石和李苦禅也欣赏。《说菘》写到:“齐白石很爱画白菜,他说:‘牡丹为花王,荔枝为果王,菘乃菜王也。’他的一幅《清白图》,画的是一只螳螂伏于一棵大白菜上,其笔法韵味妙趣横生,真正的一青一白。还有李苦禅,他的白菜看似粗枝大叶,却是栩栩如生。初看画得不像,然而越看越有味,很能生出一些‘不是独夸很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的味道。”不仅文人画家欣赏,上至宫廷下至百姓都很欣赏,所以寓意清清白白的玉雕“翠玉白菜”成了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据说天津也有一颗“翠玉蝈蝈白菜”,不让台北专美。李时珍说白菜有两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白色。”这两种菜市场都常见。不过唐苏敬《新修本草·菜部》记:“菘有三种:有牛肚菘,叶最肥厚,味甘;紫菘,叶薄细,味少苦;白菘似蔓菁也。”这个紫菘,可能现在绝迹了,或者就是野放,不再种植,毕竟有点苦。白菜似乎是北方的好,大白菜常常是北方蔬菜的代名词,肥大而厚,过冬主食,李时珍说“南方之菘畦内过冬,北方者多入窖内”。北方的白菜入了窖,还有得用途,燕京一带的人把马粪也“入窖壅培,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色,脆美无滓,谓之*芽菜,豪贵以为嘉品,盖亦仿韭*之法也。”这个厉害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手法弄出的*芽菜,也许无土培育的娃娃菜类似。本草说白菜“甘,温,无*”,也有别的认为白菜微寒,味甘。中医普遍认为白菜“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和中,利大小便”。《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说:“白菜汁,甘温无*,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除了说白菜可以“解酒渴”,还说白菜子也可解酒,《圣惠方》载:“酒醉不醒,菘莱子二合细研,并华水一盏调,为二服。”莱是莱菔,《本草纲目》说莱菔就是萝卜,有消渴饮水之功。难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两个是不同爸不同妈的兄弟,生性就要在一起。唐代孟诜居住在龙门南溪,在《食疗本草》中记述:“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在龙门石窟药方洞,留有用菘菜治病的单方。乾隆白菜,选用山东*心大白菜,只用*叶部分,手撕菜叶泡水,控干水分,用芝麻酱、陈醋、蜂蜜等调制拌料,迅速拌匀,即可上桌。各家调制酱料还不一样,我想学着做,网上搜了视频来看,几个视频都不完全相同,加盐、糖、酱油、橙汁都有,各有秘诀。我不知道四世同堂饭店用的什么配方,吃到嘴里味道酸甜可口,爽脆不腻,作为凉菜可为一绝。网上评论说“是这世上 吃的白菜”。不必吃出羊羔、熊掌、牛肚等酒肉的味道,就是白菜本身的清甜就好,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即是百财。天气渐凉,大白菜应该多有上市,待我网购六必居麻酱,备齐佐料,咱也整个拌白菜,不叫乾隆白菜,叫凉拌白菜。此凉即此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jz/33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