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白菜背后的中国哲学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

能把蔬菜做好吃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

唐鲁孙的笔记里,说旧时睿王府有位老福晋吃素,可是招的厨师总是不如意。后来来了一个,烧的菜只只趁心,天长日久,简直离不开这位大师傅。

下面的人对这位大师傅何以做出这样鲜美的菜起了疑心,多次搜查,发现毫无破绽,师傅是连葱姜蒜都不带进去的人。然而,每天早晨进府上班,肩膀上总是搭着一条白粗布巾,先把那条毛巾大煮一番,而后炒菜,加煮过毛巾的水。府内人偷偷一场,感情,那条毛巾已经事先用“极浓鸡汁煨过”。

吃素的人尚且如此,对于常年被肉味养刁嘴巴的食客来说,菜根之味的淡泊如水,要真正体会,恐怕真的需要一点定力。

《红楼梦》里的茄鲞那么有名,其实细想,不过亦是肉食者的臆想,把茄子经鸡油糟油煎炒油炸,配各色干果子五香豆腐干鸡丁,茄子还有茄子的灵*吗?

蔬菜做到 ,大概还得数中国人民常年津津乐道的国宴开水白菜。

***

开水白菜,当然不是简单的开水+白菜。

说起这道菜,先讲一个小段子。大董的老板大董,董师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厨师职称考评。那时候,大董还是小董。考试的内容之一,是做开水白菜。

做开水白菜,主要的考核标准是,汤要清。

大董心想,嗨,那就直接上真·开水白菜不就好了吗?

结果,当然被评委看穿,被老师们批评了一顿。现在已经是烹饪界和餐厅界传奇的大董说起这件事,总还是很不好意思:“做菜没有捷径,就是要真材实料。”

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开水白菜的 关隘是——

汤要醇厚,但也要清。

也就是说,开水白菜的关键在于开水,当然不是真的开水,而是如同开水一样清澈的高汤。

现在我们说起川菜,总是说川菜辣,川菜口味重,其实这是对川菜的误解。真正的高级川菜,讲究的是食材和手法,开水白菜,就是川菜中体验手法的一道典型菜式。

它是川菜中的一个高级清汤菜, 不放海椒花椒,只有如翡翠一般的嫩白菜,卧在一泓清水中,一看就知道,绝非等闲。

▲我也曾经吃过这样的“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的发明者众说纷纭,度娘的说法如下:

这个说法还蛮主流的,在很多介绍“开水白菜”的文字中,都出现了四川名厨*敬临的名字,而这道菜的产生居然和慈禧太后还有关系。这一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做福桃的新春特辑《皇上吃什么》(欢迎大家下单)的时候,特意查询档案,希望能在档案中查到*敬临的相关——结果一无所获。

再稍微研究下*大厨的生平,便可知,*敬临做过御厨一事,纯属误传。*敬临的孙子*达先生曾经专门撰文更正过:

我的祖父*敬临(-),民间多有他曾在清廷光禄寺任过御厨,并蒙慈禧太后赏识之说。其实,这与事实多有不符。主要依据有:

一,我的父亲*进威,字庭仲(-)是祖父的次子。祖父去世之后,“姑姑筵”主要由他继承经营,直到年歇业。如果祖父曾为清廷御厨,并为慈禧赏识,那么在它经营“姑姑筵”餐馆时,正可以以此宣传进一步提高“姑姑筵”的知名度。然而,在我与父亲以及几位姑母相处的几十年中,多次谈及祖父身世经历时,却从未听他们说过祖父去过北京担任过曾为慈禧赏识的御厨。当然,父亲在他经营“姑姑筵”的十余年中,也从未做过这方面的宣传。而且,在祖父留下的遗物中,也从未见过一件可资证明他曾任清廷“御厨”之遗物。比如宫廷官服,皇家赏赐等。

二,祖父年出生,慈禧年去世时,祖父时年仅三十出头。如能任清廷御厨,并为慈禧赏识,甚至获赏四品顶戴,厨艺当不一般。超群的厨艺不可能生而有之,当有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而我祖父出身书香门第,传统的家庭教育是沿科举之道走读书做官之路,怎么可能任其弃学入庖,专门干起厨艺行当?我从父辈那里,也从未听说过祖父青少年时曾在餐饮业拜师学艺当过学徒厨师。何况,我家在北京无亲无故,又无人引荐,怎能入得宫廷任职光禄寺御厨?

让我们来讲讲*敬临的故事。

***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府华阳县的*敬临,在五十七岁,那年遇到了人生的分水岭。

五十七岁之前,他是一个书生,除了曾经短暂的“票友下海”,技痒开一回饭店,和专业厨师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毕业于四川法*学堂的前清秀才,少时受业于徐子休(成都“五老七贤”之一)门下,深受名师影响。在民国时期做过射洪、巫溪、荥经等三县县长。那时,他的志向是做一个好官,一个踏踏实实为民办事的好官。这一点,他恐怕已经做到了,*敬临的孙子*达回忆,他曾经在家里见过老百姓送给祖父的“万民衣”。

*敬临的母亲很擅长烹调,*敬临耳濡目染,学会不少。据说,在出任荥经县县长之前,赋闲的他曾经一时兴起,在成都少城公园开设一间饭店,名为“晋龄饭店”(一说为“静宁”,待考),自己排调掌灶。*敬临没有师承,没有菜谱,烧的都是家常菜,泡小*瓜、豆腐鱼、叉烧肉等,价格公道,颇受欢迎。走马上任之后,“晋龄饭店”由儿子*平伯接管,生意顿时一落千丈,而后转让给他人经营。

然而,不过一年,*敬临因得罪上差,再度丢官。

丢了乌纱帽,*敬临不想再做官了。为了养家活口,他就和家里人商量,是否重操旧业,再开饭店。他的妹妹讥笑小哥哥,说他这样的书生,只能办“姑姑筵”。所谓姑姑筵,就是过家家。川地儿童经常玩,备置相关炊厨玩具,几个小孩分别扮主人、客人、厨师、招待等,模仿成人宴席,表演吃“姑姑筵”。

老*一听,哈哈大笑。说,这个名字不错,“姑姑筵”就这么办起来了。

*妹妹真小看了哥哥的营销本领,*敬临的“姑姑筵”很快打响,靠的是两样:

,真好吃。姑姑筵的菜,有高级菜品,亦有寻常菜式,但只要在姑姑筵吃一次,就会颠覆你的感觉。比如*敬临最为人所艳称的烧牛头方,牛头肉很难烹调,一般饭店因为卖不起价格,弃而不用,*敬临敢于烧,并且把这道菜烧成了特色菜。他的坛子肉,用的是陈年绍兴酒坛,因为年代久远,酒汁浸入内坛皮层,装入坛子肉的各种作料:公鸡或老母鸡,宣威火腿、鸭子等,加热之后用文火煨,煨出陈年绍酒坛子里的酒汁,这能不好吃吗?

姑姑筵中还有一道软炸斑指,原料是猪大肠的大肠头,这道菜做起来颇为费事,也卖不上高价,属于隐藏菜单,一般客人很难吃到,只在酒席当中偶尔配套出现。可是徐悲鸿特别喜欢这道菜,为了求*敬临为他做,当场挥毫,换来饱餐一顿。

第二,有个性。做餐饮光靠好吃能不能成功?肯定能。但能不能做到*敬临如此成功(全国皆知),没有个性,恐怕难以为继。

*敬临的姑姑筵,什么个性?先看看规矩——

每日四桌,须提前三日预定。

不可点菜,只能说多少大洋的规格,不吃什么要提前说。

预约须要是熟客,不是熟客须要有介绍人。

先交钱后吃饭。

吃饭之前,必须列宾客名单、注明年龄、籍贯、身份、性别。

来吃饭的客人,必须称他为*先生或*老太爷。凡是敢叫*老板或者*师傅的,免吃。

主桌上,必须给*敬临留一个桌位(来不来不一定)他是否到席,由他自己决定。

这个规矩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现在不少网红私房菜,用的都是这一招,至于用料是否考究,烹调是否用心,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先生是很认真地执行这个规矩的,并不因为来宾特殊,就给予破例,这就很需要勇气了。一次,张学良来成都,只待一个晚上,晚餐指明要吃“姑姑筵”,总务处少将李召南给*敬临打电话,要求通融一下,*的回答是:

办不到,三天前王元甫师长已经预定了。

无奈之下,李召南只好找王元甫,另用一席荣乐园的高级川菜,换了王元甫当天晚上订的姑姑筵。

年,蒋介石到成都,刘文辉请客,在姑姑筵备办酒席,为蒋接风。蒋品尝后亦赞不绝口,待想要再吃几顿,*敬临说,还得提前三天预约。

这样的骨气,恐怕不是谁都能有。

据说,在那次宴会中,蒋介石夸奖*敬临:“清宫御厨,不过如此!”这大概便是*敬临“御厨”之名不胫而走的由来。

*敬临的个性,还体现在姑姑筵门口三不五时就会更换的对联上。

有:

提起菜刀,拿起锅铲,自命炉边镇守使。

碗有佳肴,壶有美酒,休嫌路隔通惠门。

叹老夫无命作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

替买主下厨弄菜,恰象那巧媳妇侍奉公婆。

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锅铲,急急忙忙干起来,做出些鱼翅燕窝,供你们老爷太太。

前头烤柴灶,后头烤炭炉,烘烘烈烈闹一阵,落得些残汤剩饭,养我家大人娃娃。

营业税,印花税,席桌捐,红锅捐,这起去了那起来,弄不清楚。

蒸公鸡,炒母鸡,炖牛肉,烤猪肉,肥的精而瘦的嫩,都要整齐。

这样的厨师,哪怕不吃,只要看看,也足够令人心向往之。

***

*敬临喜欢用寻常食材,反对用厚味破坏食物的本来味道,吃过姑姑筵的车辐先生获益,姑姑筵的“糕肝汤”“鸡皮冬笋”味道都很淡,重在原味。

这样看来,开水白菜这道菜,确实非常像*敬临的手笔。开水白菜这道菜,大约因为制作手法等各种原因,并没有从川地流传开去,我手头的民国资料中,查阅上海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之间的 川菜馆,一众名菜中,也不见“开水白菜”的身影。

年秋,重庆频遭日机轰炸,*敬临花甲之年,哪里受得起这样的惊吓,据说一听到轰响,就躲到桌子底下,耳朵里塞上棉絮。一年之后,终于卧病,不治身亡,终年68岁。

开水白菜流传下来。

年,一个广安人在成都逗留时,在商业场原龙抄手店 次吃到了开水白菜,吃过之后,广安人连声赞叹:“好菜!好菜!此菜只应天上有。”

之后,开水白菜成为国宴用菜,推荐这道菜的广安人叫邓小平。

这道菜背后,暗藏着中国人的做人哲学——谦虚谨慎,不抢夺他人的风头,但亦保持自己的风格。

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深藏不露。

中国菜的精髓,其实莫不如是。最近几年的美食圈,充斥着的是大量网红餐厅,开一季,红一个月,赚的盆满钵满,关门大吉,也无所谓。从业者钻研的,是新,是奇,是开着跑车送外卖,是雇人排队伪装长龙,是蒙着面纱上菜,至于味道,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那一个。

开水白菜这样的菜,在现在的环境里,肯定很难生存,因为看起来太平淡,太无奇,也太缺乏噱头,没有高贵食材,卖不上高价钱。

但我们需要开水白菜。

面子与里子,传承与创新,中华美食的匠心精神,说到底,没有那么多玄幻,就两个字:

味道。

味道,是味觉之道,是美食的全部奥妙。

大众点评最近发布的《传承与创新的中华美食》视频,说的便是“味道”。

▲传承与创新的中华美食

淮扬菜大师周晓燕教授的刀法神妙,我曾见他做文思豆腐,有如剑客,刀锋下丝丝分明,嫩极了的豆腐,变成丝丝缕缕的细丝,不过分毫之间。中国 分子料理研发厨房的主厨周波,将做菜的魔法掌控在分秒之间,赋予了厨房新的魔力,给品尝美食增加了更多趣味的体验。

可是,他们说,无论技法如何高超,无论外观怎样变化,不变的始终是味道。

味道应该是每一个厨师的最终追求,也必须是。

*敬临那一代的厨师,在战火纷飞下,找不到一个安稳的厨房,可是仍有傲骨,心中所想,仍然是用最平凡的食材,如何调味出 的味道。而新一代的厨师们,在掌握了那么多*敬临们所不敢想象的科学烹饪方法时,不应忘记的,也是味道。

对厨师如是,对餐厅如是,对食客亦如是。

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味道,这是每个食客的味道之路,这条道路,所寻找的是我们的童年,我们的乡愁,我们的祖先,乃至我们的灵*。

在这条道路上,大众点评一直在陪伴我们(差不多成为我手机里打开率 的APP了)。

年1月16日,大众点评将发布黑珍珠餐厅指南。这份榜单我已期待了好久(吃货的向往),真正由烹饪专家和美食文化传播者共同遴选,且始终初心不变:那就是致力于帮助我们寻找最美的味道。

这份榜单的特色之一,是希望从中国人的口味出发,为大家提供符合中国味觉体验的就餐指南。这其中既有高端餐厅,亦有平民食肆,一看便知榜单背后,有不少权威专家,亦有许多热心食客——决定食物的,是品尝食物的人啊!

有了这份黑珍珠餐厅指南,你可以找到一生必吃一次,纪念日必吃,聚会必吃的合适场所,这次点评还引入了世界知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对榜单进行评审,可以说是属于中国人自己最权威的“美食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大众点评黑珍珠入围餐厅,目前,餐厅指南尚处于倒计时发布阶段,你也可以去公示页面,为自己喜欢的餐厅打call,表达自己的味觉态度。

让我们一起等到1月16日的到来吧!

*参考文献:

1、*达,《关于御厨之说》,原载“豆瓣网·咏叹。的日记”

2、车辐,《川菜杂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张骥子,《雅士名厨*敬临》,《文史杂志》年第6期

-END-

*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hq/32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