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囤白菜,我们囤成年人的安全感,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作者:陈香香
大家囤货囤的最凶的时候
往往是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
因为不确定灾难会不会来
所以便做好十全的准备
因为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更便宜
便先囤为敬
掐指一算,北方大爷大妈们又迎来了自己 仪式感的入冬庆典,那就是——
囤大白菜。
这不,刚刚过了立冬,一群年龄50岁+、却战斗力极强的囤白菜大*便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了街头,互相交换着“这家一毛八、那家一毛五”的*情,架起三轮车就往白菜摊上冲。
一买,至少都是斤起。
梨视频斤,这是胡萝卜从来都是一根一根买的南方小伙伴难以想象的规模。
他们一边纳闷儿着“难道白菜会升值,囤着可以发财吗”,一边颤颤微微地问着老板“我可以买半颗白菜回去炒菜吗”……结果一定是遭到对方鄙夷的白眼:找事儿吧?我称都嫌麻烦。
南方人买菜买一顿,北方人买菜买一吨,还真不是句笑话。
某南方媳妇因为北方老公囤白菜,产生家庭矛盾
汪曾祺就曾经写过,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算到每一年里,超市里一吨白菜撑死也就几百块,这可是北方家庭一个冬天的口粮了。
不过在大白菜原教旨主义者看来,超市买的白菜可没有灵*,得去蓝皮大卡车上抢才是极好的。
每个大爷大妈都掌握——五分钟之内把大卡车团团围住,不顾摊主的警告,三下五除二就将品相不好的菜帮子和鲜嫩菜心进行手动剥离——的能力,一点儿不亚于年轻人双十一等着抢秒杀的热情。
还不仅是南北方差异的问题……
对小时候的我们而言,每次看到爸妈骑三轮车扛回一车大白菜,便是恐慌的开始。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你要像莫言在《丰乳肥臀》里描写的一样,花整天功夫“在料峭的小北风中瑟缩着脖子,翻捡、抬筐、摆放”,和长辈们一起把几百斤的白菜运进地窖——
亦或是全家人倾巢出动,争分夺秒占据小区内所有有利地形,把大白菜一口气从一楼摆到二十三楼的楼梯间。
更可怕的是,一旦家里有了这种“蔬菜界的南孚电池”,就意味着你家整个冬天的一日三餐都只有白菜吃了。
毕竟在坚持“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的妈妈们心里,百菜都不如白菜,它可是防癌治病的冬日良药——
“闺女放假回家啦?今儿包个白菜猪肉馅饺子。”
“身体不舒服吃不下饭?炒个醋溜白菜吧。”
“吃够白菜了?那白菜炖肉给你加个粉条。”
虽然菜式能一个月不带重样儿,但架不住天天吃、一吃就是小半年,说不腻都是假的。
现在的年轻人从来不懂,为什么早已过了物资匮乏、买菜都要拿号的五六十年代,明明可以去超市现吃现买种类繁多的新鲜蔬菜,妈妈们还必须要囤那么多白菜?
可对上了岁数的北方老一辈而言,买冬储菜早已从季节刚需,变成了一种离不开的习惯:“天冷了老胳膊老腿的不愿意下楼,家里备几棵白菜,心里总是踏实的。”
一年一度围聚在大卡车边抢白菜的日子,也是大爷大妈们唠家常、炫耀家底的 时刻——
“嚯,这不是老王吗,买了多少大白菜啊?”
“今年儿子带孙子回来过年,得多囤点,六百来斤差不多了。”
这时候的大白菜,则代表着一个传统北方大家庭富足的象征和团圆的快乐。
这种囤积带来幸福感,换个例子就很好理解。
北方人的一地窖白菜,就像四川人的一窗户腊肉。防护栏都不能承受的富足,就是大户人家的象征。
就算吃不完也没关系,正符合人们对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一种期望。
因为当代成年人的所有安全感,都在囤货里,越多越心安。
不信你看,大家囤货囤的最凶的时候,往往是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因为不确定灾难会不会来,所以便做好十全的准备;因为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更便宜,便先囤为敬。
年福岛地震后那场 的抢盐潮正是如此,就算你在家族群里转发了再多辟谣文章,坚信“吃碘盐可防辐射”的爸妈还是纷纷冲往超市一抢而光。
再比如今年夏天山竹肆虐之时,新闻上越是报道台风有多大,担惊受怕的两广小伙伴们越是疯狂抢米抢面抢矿泉水,甚至还因为太过着急闹出了不少笑话——
更近的则是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恨不得跟不要钱一样,一拥而上搬空马云和强东家的日化区。
真·每一个爱囤货的人,上辈子都是开小卖部的天使
A张璇公主你看,虽然嘴上嫌弃着咱妈天天做白菜,可囤货的基因早已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还不止是物质上,精神上的囤货也能让人们获得短暂而愉悦的心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