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西
李全修,出生于年,武汉市汉南区人。年于*石师专毕业后分配至刚创办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石教育学院前身)担任中文教师。年进修学院下马,进入大冶师范学校,先后任教员、教研组长、副校长,直至退休。被评为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获曾宪梓奖;曾参与若干项省级中师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若干论文并获奖,主编《语文教学艺术》一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年度著作二等奖;曾被《师范教育研究》作为首位封面人物。
快乐的游唱“游唱”又叫“唱游”,现在叫做“音乐”。其实,在小学里,“游唱”或“唱游”的名称,要比“音乐”更为贴切,因为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不仅要“唱”,而且要“游”,要随着歌曲的节拍做一些动作。
游唱是我们 上的课之一,因为没有任何压力,与其说是在上课,不如说是在游玩。上游唱课时,可以不必那样规矩,可以放开嗓门喊,又没有讨厌的作业,也不担心月考、期考。
教我们游唱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先生,姓舒,武汉人,常穿一身紫色的旗袍,一双半高跟的皮鞋,一口好听的汉腔更使她显得高雅妩媚。她对学生很温和,不要说体罚,连大声吼叫的情况也从未发生过。她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她会弹风琴,歌声也很甜美。上课时,一边踩着风琴,一边领着我们唱,我们这些五音不全的乡村孩子就跟着风琴,扯着喉咙嘶喊。虽然嗓子不怎么会转弯,虽然总在跑调,但是大家都很投入,都很忘情,都拼命唱得颈子青筋鼓暴。
在小学阶段学唱过很多歌,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逐渐淡忘了,连每天升旗必唱的民国时期的国歌,也记不得一个字一个音符了。但是有几首却始终记得,至今还能哼唱。
一首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旋律自然,节奏舒缓,情调哀婉,意境优美,唱着它,令人陶醉,令人产生淡淡的哀愁。解放后,有三十年没有唱它,上世纪八十年代看电影《城南旧事》,忽然听到了它,就像碰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兴奋不已,欣喜不已。这首歌的曲调来自美国,而题为《送别》的歌词则是由大师级人物李叔同先生填写的,富有诗情画意。歌词与旋律弥合无垠,声情和谐,小制作显出大工夫,堪称经典之作。我们小学生当然还不能领会歌词的情感与意境,只觉得好听。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才懂得大师之作的不同凡响,才懂得这首歌为什么会如此扣人心弦,如此撩拨人百唱不厌,并且在唱的时候融进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越唱越动情。
一首是:“太阳下山明天还要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别的哪哟哟,别的哪哟哟,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当时不懂得歌里流露的是“青春不再”的忧伤,只觉得好听。由于节奏轻快,我们竟把它唱成了一首欢快的歌。改革开放以后,音乐家“西部歌王”王洛滨“出土”,我又重新听到了这支歌,也是好像碰到了老朋友,无比亲切。但此时的心境已与儿时大不相同了。再哼这首歌时,不再是欢快喜悦,而是带有一丝淡淡的愁绪。刚退休时我曾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表达彼时哼唱它时的心情:
我的青春是小鸟,当年口唱脚舞蹈。
而今小鸟知何处,白发萧萧容颜老。
这首歌同样堪称经典之作。
一首是:“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啰没脸见爹娘。朗格里格朗格里格朗,朗格里格朗格里格朗,没有学问啰没脸见爹娘。”这首歌使用儿童语言,贴近儿童生活,对儿童有激励作用。我们都爱唱,尤其对“没有学问没脸见爹娘”一句印象深刻。当然,对两句“朗格里格朗格里格朗”更是兴味无穷。解放后,大概觉得它有鼓励走“白专道路”之嫌,一直被“冷藏”。直到改开后堂堂正正提出“尊重知识”的口号,它才又被重新广泛传唱开来。可见,凡是经典都是打不倒的。
有一首歌只记得 句:“太阳一出满天霞”。很美,至今没有听人唱过,也无法从哪里把它寻觅出来,有一种丢失了心爱之物无法找回的遗憾。年,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老人回忆了小时候唱的一首歌,歌词是:“太阳一出满天霞,快乐的儿童笑哈哈,来吧来吧快来吧,春天的儿童笑哈哈。”正是被我遗忘的歌。哈哈,失而复得,快乐何如!
读小学期间,大姐教了我们弟妹一首歌,歌名已记不得了,歌词和旋律的前一半却还记得:“沙漠是*的海浪,波到那无尽的远方。蒙古包是栖人的海岛,骆驼在那里荡漾。月光下有人燃起了火……”多么美的意境!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支歌的出处,七十多年来也再没有听人唱过。这支歌颇有《敕勒歌》及盛唐边塞诸作的神韵,为了它,我写了一首《向往》的诗:
茫茫*海漫无边,点点绿洲浮两间。
驼队依稀走天际,穹庐零落上炊烟。
月笼篝火客心暖,风递边声晓角寒。
怅望星空思北国,何当驰马古边关。
小学阶段还学唱过一些民间小调,如《王大娘补缸》、《孟姜女哭长城》、《梨膏糖》、《小白菜》等。几十年过去,现在还能哼出它们的调子,唱词则大多记不起来了。只有凄惨的带着哭腔的《小白菜》还记得开头几句:“小白菜哟,地里*哟,三两岁哟,死了娘哟……”
小学时也唱过一些*治性很强的歌。这些歌主要产生在解放前后。解放前夕学唱了一首《古怪歌》,歌词很有意思:“往年的古怪少呀,今年的古怪多:板凳爬上了墙,灯草打破了锅呀,灯草打破了锅。……河里的石头爬上了坡……”当时并不理解这首歌是嘲讽黑暗的现实的,只觉得板凳爬上墙、灯草打破锅、河里石头爬上坡,真的好古怪、好好玩。
另一首带有愤激情绪的歌是《你这个坏东西》,歌词中有这样的话:“你,你,你,你这个坏东西!市面上柴米油盐都是你,一大批,一大批,囤积在家里。只管你发财肥自己,百姓的死活你是不管的。你这个坏东西!你这个坏东西!坏东西!坏东西!囤积居奇、抬高物价、扰乱金融、营私舞弊都是你!……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嘿!你这个坏东西!嘿!真是该枪毙!”这首歌愤怒谴责了解放前通货膨胀及奸商囤积居奇。孩子们对这首歌的*治意义并无认识,只觉得 一句很好玩,就常常彼此开玩笑,指着对方高唱:“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七十年,这首歌的旋律,我还清楚地记得。
到了解放初期,就尽唱*治性的歌曲了,像《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你是灯塔》,《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谁养活谁》,《咱们工人有力量》,《 战歌》(“雄赳赳,气昂昂……”)等。这些歌与前面提到的一些歌不同,声情高亢激昂,富有革命的朝气。
人类是不能没有音乐的,没有受过音乐洗礼的儿童,其情感世界将很不完整。幼年所唱的歌,无论是优美的,哀伤的,雄壮的,愤怒的,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心灵里打上印记。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一《猪朋友,猫朋友》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杀鸡歌》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一首宝塔诗》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四《摸鱼和钓鱼》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五《积攒香烟画片》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六《吃酒席》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七《学珠算》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八《钉门槛》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九《我的抗日经历》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听说*》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一《桩尾巴看娘》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二《讲善书》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三《送祝米》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四《串乡杂技:猴把戏》
[重阳节特刊]77岁老人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五《串乡杂技:小姑娘吊辫子》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六《乡村文艺:舞龙灯》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七《乡村文艺:采莲船》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八《乡村文艺:舞蚌蛤》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十九《乡村文艺:打莲湘》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洋人大笑》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一《生病》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二《打摆子与大肚子病》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三《自然之子》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四《看长江》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五《绕口令与童谣》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六《游戏》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七《过年》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八《品德养成》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二十九《学语》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十《识字》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十一《发蒙入学》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十二《穿背带裤的烦恼》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十三《吃饭团子》
[*石文坛]李全修童年琐忆之三十四《受益终身的国文课》
苹果用户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