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奇葩的老北京吃食
头回老北京你都朋友请您“护国寺小吃店”吃北京小吃,帮您点了:一份驴打滚儿,一份艾窝窝,它似蜜...您一准要问:驴打滚是什么?艾窝窝是一种窝窝头吗?它似蜜难道是什么北京甜品吗?
北京美食博大精深,菜名也是有超多故事的!
相传是当年清朝的御膳房里,御厨本来为皇上做了一道蒸年糕,小太监刚刚端起来准备给皇上送去时,不小心将年糕掉进了一个盛满豆面的桶。
当拿出年糕后发现上面已经沾满了豆面,怎么也弄不干净,这时再重新做一道新的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小太监只好硬着头皮将这个沾满豆面的年糕呈给了皇上。皇上看到后很惊讶,就问他这是什么菜。
小太监急中生智编出了一个名字,说这道菜叫做驴打滚,因为很像驴在*土上打滚后浑身沾满*土的样子。
皇上吃后,觉得年糕沾上豆面口感很好,就问小太监是怎么做的。这时小太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皇上,皇上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了他。从此驴打滚这道小吃就成了北京地道的当地小吃。
其实,驴打滚真正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成品*,白,红三色分明,非常好看加上 制作工序中撒上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尘土,因此而得名。
驴打滚软绵清香,入口嫩甜,颜色多样,一层淡淡的*色下包裹着深深的棕色,光看便会让人垂涎欲滴。夹起一块放到嘴里,一股香甜之味刺激着味蕾,令人口舌生津。细细品尝,驴打滚虽甜却不腻,虽粘却不糊,淡淡的清甜入口,让人欲罢不能。
驴打滚和诸多北京小吃一样呢,它已经不再着眼于吃,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是北京传承已久的文化。
驴打滚
话说有一次,御膳大厨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了一道新菜给慈禧太后。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给慈禧太后的面前。
谁知慈禧太后一吃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啊?”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
艾窝窝
传说当年香妃嫁到北京后,茶饭不思,急坏了乾隆爷。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小吃送进宫。香妃原本的丈夫一直藏身在白帽营里,当他听说皇帝下旨让做新疆小吃送进宫时,就知道这是与香妃联系的 机会,于是做了一种江米团。这种江米团制法特殊,只有他会做,所以只要香妃一见到这种江米团,就准会知道是她的丈夫来了。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他这东西叫什么名字,他想自己姓“艾买提”,就急中生智,脱口而出:“叫艾窝窝”。香妃一见艾窝窝便知道丈夫来了,就拿起一个艾窝窝咬了一口……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十分高兴,于是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艾窝窝送进宫来。从此,艾窝窝也就出了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炸灌肠
灌肠不是肉肠,不过北京最早的灌肠铺是以真正的猪肥肠灌上碎肉、淀粉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软不硬,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浇上盐水、蒜汁儿,吃起来别有风味。后来,灌肠演变成今天这种糯米做内里的,倒是更好吃了,依然集香脆酥嫩为一体,回味无穷。
面茶
面茶不是茶,而是一种面食,我们习惯了将一些热水沏成的饮品称为“茶”,杏仁茶、茶汤等吃食,里面也找不到任何有关茶叶的食材,但热腾腾地与茶饮异曲同工,被叫作“茶”便也不稀奇。用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再淋上芝麻酱,多在下午售卖。面茶最讲究的是喝的方法,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
懒龙
传说古代有一条懒龙,专管一方水土的降水工作,但是这条龙比较懒,经常不给当地降水,导致土地干旱,产不出粮食,当地人民对它恨之入骨,就照着懒龙的模样,制作了一道长条形的面食——“蒸懒龙”。蒸熟后切开,大家分着吃,以泄怨恨。
羊眼包子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微服到前门外,品尝羊眼儿包子,只觉阵阵香味扑鼻,味道鲜美,但是,康熙帝左找右找也未看见“羊眼儿”,便问掌柜的:“为什么看不见羊眼儿?”掌柜忙回答说:“回爷的话,馅肉没有羊眼儿,只是包的个头小一点,像羊眼儿,就给起了个羊眼儿包子的名字“。
康熙尝了两个,觉得非常可口好吃,从此,羊眼儿包子名声大噪,誉满北京城。于是,四城各处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儿包子。
御青方
同治年间的一天,得宠于慈禧太后的太监安德海出宫办事,路过“王致和南酱园”时,好奇地买了一块臭豆腐品尝。虽然闻着有点臭,可吃起来却别有风味。于是安德海带回宫呈在慈禧太后面前,慈禧咂摸咂摸:“还别说,这味道还真不一般……”
随后问安德海这吃食叫什么名字?安德海说叫“臭豆腐”,慈禧太后摇了摇头,说这名字实为不雅。她见这吃食呈方形,且着青色,便赐名“御青方”,并将其列入御膳菜谱,适时进奉。
它似蜜
它似蜜也叫蜜汁羊肉,从名字上看很难猜到这道菜究竟是什么做的,更不会联想到这是一道用羊肉做的菜,这是一道有故事的菜……一天慈禧吃到此菜后非常开心,便问菜名。这它似蜜是由羊肉制成的,慈禧属羊,很是忌讳,于是厨工为了讨好便说这是新创造的菜肴,还未曾命名,请慈禧赐名。慈禧很高兴,就说到:此菜甘甜如蜜,就叫“它似蜜”吧。
乾隆白菜
乾隆白菜也是一道有故事的菜,传说某个除夕夜的晚上,王瑞福的酒楼还没打烊,这时来了几个人来吃饭,但是店里食材所剩无几,于是他用冬储大白菜和秘制麻酱拌了一下,便给客人呈上去了,没想到客人很是赞赏。过了几天,有宫里人送来了皇上御赐的匾,赐名“都一处”,王瑞福为了感谢和纪念乾隆皇帝,为这道菜取名叫“乾隆白菜”。
以上图文部分来源:互联网络,节能君想说:一滴水可以荡漾整个湖面,一篇文章分享可以触动整个心灵,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将即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