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宝妈教娃拼音,却被老师批O教错了
J妈前几天看到一位宝妈的吐糟。
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妈妈早就听说一年级的时候,拼音教学特别快,一个月就过去。而且多数孩子都已经提前学过了,如果自己孩子不学,肯定要落后的。
这位硕士妈妈就提前教起孩子拼音来,一共前前后后用了大半年,总算磕磕绊绊把拼音教完了。
没想到,孩子上学后,妈妈教拼音这件事,却被老师“批评了”。
有一天,老师要教单韵母“aoe”,孩子刚开始把“o”读成了“窝”,不管老师怎么纠正,孩子就是记不住。
以老师的经验来看,只有学过拼音的孩子才能犯这个错误,如果初次学习,孩子能够记住,是不会混淆发音的。
除了发音不准,孩子还不分“bdpd”,他还不如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按照老师的方法,初次学习的孩子都能记住,可是明明硕士妈妈已经教过了,孩子的拼音却这么差。
老师得知真相后,直接告诉孩子:别跟家长乱学了,学的越多错得越多!
孩子回家后,把这几句话告诉了妈妈,妈妈被老师惹了一肚子气,就发了帖子吐槽,让网友评理。网友开始热议起这个“o”的读音。
看到这些评论,J妈也是大开眼界:好像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地方,教出来的发音是不一样的。
“o”到底应该怎么读?人民日报就表示:很多家长辅导孩子拼音,“o”的误读率达到99.8%。
“o”的正确发音应该是“欧”。
J妈看来,家长教孩子拼音,如果不对拼音的学习难点和方法有个整体的把握,教孩子还真不如不教。
如果教错了,孩子以后会很遭罪,因为纠正回正确是很难的一件事。孩子对于新知识的初始印象非常深刻,以后要改正真得费一番功夫。
孩子学拼音的难点孩子学习拼音有两个难点。
一个是“bdpq”不分。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宋少卫老师的著作《学习治疗手记》中说:这是孩子视觉镜像问题。孩子把b看成是d的镜像,认为两个是一样的,因此才会混淆。
很多不了解真相的家长,会误以为孩子记忆力不好,或者智商低,当孩子辨认不清的时候,就会打骂数落孩子,让孩子对学习拼音失去了兴趣。
另外一个就是不会拼读。
在大人眼里,孩子既然学会个单个的拼音,就能够流利拼读。但是把声母韵母放一起的时候,孩子依旧不会读。
这就是忽略的孩子学习拼音的系统性。殊不知,拼读也应该跟单个的声母韵母一样,需要去学习和练习。
让孩子学拼音的方法J妈有个朋友,是小学语文高级老师,教一年级也将近20年了,在拼音教学上非常有经验。
老师朋友告诉我,孩子学习拼音,别死记硬背,记住两点就,就能让孩子轻松学好拼音。
①让孩子把拼音和图形结合起来
不管孩子是4岁学习拼音,还是6岁学习拼音,他们都还处于对图形更感兴趣和更敏感的阶段。
如果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拼音的时候,帮助孩子建立图和拼音字母的联系,孩子就不容易混淆。
J妈听了老师朋友的建议后,回家立刻把《会说话的汉语拼音》这本书拿出来,用新方法,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bp,而且不混淆。
我用书里的图片,先让孩子观察b旁边的小刺猬在哪个方向,然后把菠萝放在离小刺猬近的肚子里,小刺猬才能吃到。孩子一下子就把菠萝,小刺猬吃菠萝和b的关系记住了,也就记住了拼音b。
②循环反复听拼读
大概很少家长,在孩子学习拼音的时候,让孩子去听拼读。
其实拼音的拼读对于孩子来说,好像一种新的语言。
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就要从听开始,听多了,自然就会拼读了。
家长可以让孩子反复循环听拼读。
比如难度较高的三拼音节,声母和韵母之间要有个介母,如果单纯让孩子拼“zh-u-ang”,大部分孩子会把中间的U丢了。
但是让孩子反复听“zh-u-ang”,听几次就记住了。
这两个方法,掌握好了,孩子学习拼音轻松多了,就算家长在家教,也毫不费力。
但是还有一些家长,怕自己拼音不好,教错了。还有一些家长,确实没时间在家教孩子,又担心孩子上学跟不上。
可以试试J妈自己用的这本《会说话的汉语拼音》。
3大购买理由1、利用右脑,建立图形字母连接
在这本书中,不管是单韵母,声母,复韵母还是介母,每个字母都配有专门的图片。
我们知道,右脑的对于图片的记忆力非常深刻。孩子学习新知识,如果能把左右脑结合,那真是事倍功半。
这本书的图片非常形象生动,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ui”配上了小乌龟,“ai”配上了大白菜,简单又有趣。
2、全部内容带发声
每个拼音字母都包括:字母发音,童谣,发音要领,书写,拼词和句子。
这些内容全都可以用孩子的小手指去点读,不再需要妈妈辛苦去读。
除了可以解放大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乐趣,让他们感觉到自主性。
3、字词句反复自动播放拼读
这本《会说话的汉语拼音》,还可以当成mp3播放器,按下跟读按钮,就会自动播放页面的全部内容。
可以给孩子当作磨耳朵的素材,经常反复听,不用担心孩子不会拼读的问题了。
给孩子买一本《会说话的汉语拼音》,相当于请了一个不会教错的汉语拼音老师,不需要再辛苦家长自己去教,还相当于买了一部能磨耳朵的播放器,才69元,非常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