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中的这8种战斗白菜,实现了大白
点击蓝字
同时,为解决大白菜优异种质资源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的难题,项目通过多材料复合杂交结合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定向选择,实现了优质和抗病等多个性状的高效聚合,创制了抗病、优质的白菜骨干亲本系材料余份,有效拓展了白菜优异性状来源,为换代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目前,市场上对大白菜的需求正日趋多样化,大白菜产业面临消费升级。对此,项目培育出8个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突破性新品种,实现了大白菜品种的更新换代。
其中,“京秋3号”、“京秋4号”复合抗性强、优质、耐贮运,为华北和东北地区秋播大白菜的主栽品种,连续4年被农业部列为 的大白菜主导品种;春播晚抽薹品种“京春*”和高抗根肿病的品种“京春CR”,是我国高原和高山春夏播大白菜主产区成长最快的品种,逐步替代韩日进口品种,实现了高端品种的“本土化”;
“京春娃2号”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成为国产娃娃菜 大品种;高品质、速生苗用品种“京研快菜”、“京研快菜2号”和“京研快菜4号”,实现了周年栽培,改变了生产上长期缺乏冬春和夏季栽培专用品种的难题。
为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和新品种推广,项目创建了高效配套的白菜杂交种生产和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集成,在国内率先实现大白菜杂交种制种从整地、起垅、定植、施肥、打药、收获、脱粒全程机械化配套。
同时,还建立了可规模化用于商品杂交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体系,以及大白菜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引领了全国大白菜杂交种制种和加工技术的变革,为白菜新品种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由于育成和推广的8个大白菜新品种商品性和多抗性突出,符合周年生产和产品多样化需求,已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并远销欧美等国家,国内推广面积.3万亩。
同时,基于广适、丰产、耐贮运、复合抗病性强的优势,新品种较主产区原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生产中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约25%,平均亩节约农药和肥料成本约90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8亿元。
文章内容来源:农民日报、中国蔬菜网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删
推荐阅读
种植必看,年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袖珍农业时代来了,有的人看到了市场前景,有的人赚了百万
今年水稻 保护价大幅下调,国家为何如此定价,对当前市场有何影响
做一个有思想的农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