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耗时四载的心血之作心路三十

 

咱们村——记得住乡愁的文学平台

第期

程远栋著

三、姥姥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情,或喜或悲从无定论。就我而言,我是在悲悲喜喜中走过来的,很多事情已成往事尘烟。然而,童年的记忆渐行渐显,愈发清晰……我常想:是人老了都要在回忆中度过么?还是童年最初的环境造就了我的一生?

姥姥讲故事

民间的故事口口相传,村里上年纪的老人都能讲出一些精彩的民间小段子。我是个故事迷,每每听到人家讲故事,立马就能静下来。虽然那时我对一些故事还似懂非懂,但我宁可不吃不睡,也要把故事听完。

为了缠姥姥给我讲故事,我还要耍些天真的小聪明,求她多讲,再多讲。姥姥讲的故事有长有短,有真人真事也有神话和民间传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林中藏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包。什么狼外婆、姑姑鸟、人参娃娃、王小二砍柴、岳母刺字、牛郎织女、小白菜等等,在我看来,姥姥的故事就像山根下那眼泉水,一年四季往外涌,源源不断,永不枯竭。

姥姥姥爷每天习惯于早睡早起,姥姥说:“ 很贵的,能省就省。”吹灭油灯,黑夜就立马占据了狭窄的小屋,躺在黑暗处睡不着的我,总是习惯性地缠着姥姥讲故事。在黑暗中听故事别有一番情趣,在寂静的黑暗中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姥姥有语言表达的天赋,讲起故事来声情并茂,有鼻子有眼儿,讲到动情处,自己也进入了状态,语气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还不时地用手比比划划,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把这些故事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最初我曾把这些故事收集在一本日记里,后来在多次搬家的时候丢失了,但几个印象较深的故事我还能回想起来。

豆腐夹子的故事

姥姥说:从前,有一家人,两口子靠 做豆腐的手艺谋生。这户人家居住的地方离村子很远。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丈夫出门办事没回来,只有小媳妇一个人在家。

那天晚上,狂风怒吼,雪花飞舞,飕飕的北风“呜呜”地怪叫着,把门前的大杨树刮得“沙沙”直响,四周被恐怖的气氛笼罩着,风在窗前肆虐,被窗户纸隔住了,它恼怒了,刮得窗户纸像鼓一样嘭嘭直响……本来小媳妇一个人在家就害怕,这时,突然听到院子里有人走路,踩得雪地嘎吱、嘎吱响,接着,就听见一个粗犷低沉的声音在问:“当家的没在家,你出来陪我嘎嘣、嘎嘣呗?”就这一句话,伴随着踩雪的脚步声在院子里没完没了地飘荡着,这可把屋里的小媳妇给吓体蹬了(吓坏了),小媳妇蒙着头,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晚些时候,丈夫回来了,小媳妇语无伦次地把刚才所发生的一切讲给丈夫听,丈夫听后,将信将疑地到院子查看,可院子里什么也没有,只在雪地上发现一些用棍子戳地的痕迹。

丈夫回屋后,安抚了媳妇几句,小俩口就睡下了,一夜相安无事。

过了几天,丈夫又出门办事去了,到了晚上,院子里踩雪的声音和那句话又重新出现了,小媳妇被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都要吓没了。

丈夫回来后,看到媳妇面无血色,瞪着惊恐的大眼睛,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气坏了,操起一把利斧就在院子里转悠起来,可找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发现,雪地上仍然有密密麻麻的被木桩子戳过的印迹。

第二天清晨,丈夫觉得奇怪,就仔细地翻看院子里的每一样东西,这时,他看到了 的做豆腐用的豆腐夹子,便用豆腐夹子的头去对照雪地上的印迹,竟一分一毫也不差,这可把丈夫惊呆了。他知道这是豆腐夹子成精后捣的*。于是他火冒三丈,大喊一声“我让你嘎嘣”,边喊边抡起斧子将豆腐夹子劈成了几半,血从豆腐夹子的裂缝里流了出来,而且越流越多,淌了一地。随即,丈夫又把劈成几半的豆腐夹子揎进灶坑里烧了。这时,就听豆腐夹子在灶坑里疼得“叽叽”直叫……

一把炊帚的故事

姥姥说:从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道下,这家原有祖孙三辈五口人:爷爷、男女主人和两个儿子。爷爷不久前刚刚过世。

爷爷活着的时候,手特别巧,编了很多土篮、筐、刷帚什么的,由于干活不小心,把手扎破了,血就滴在了一把炊帚上。后来,这把刷帚就成了精。

一天,路上来了一个卖货郎,他手里拿着拨棱鼓吆喝着卖东西,这时,有一个衣着打扮非常漂亮的大姑娘从道下扭动着优美的身姿走上前来,这个大姑娘梳着一条油黑的大辫子,上身穿着一件侧襟的大红袄,下身穿着一条蓝底暗格裤子,脚上蹬着一双红色的绣花鞋。她笑盈盈地走到货柜前,左看看,右看看,前选选,后挑挑, 相中了一个头花,她把头花美美地插在头上,然后笑吟吟地向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对货郎说:“我身上没带钱,我回家去取,一会儿把钱送来。”

结果货郎在道上等啊等,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有人来送钱,于是货郎就进门去讨要,进了这家门一问,女主人说:“你看走眼了吧?我们就老两口在家,两个儿子出去干活了,家里过得很穷,连个儿媳妇都娶不上,哪来的什么漂亮大姑娘呀?”货郎听了很生气,他说:“我明明看见一个大姑娘插上我的花,进了你家门,怎么能说没有呢?”女主人又说:“你要不信,就进屋来找,我们没做亏心事,不怕*叫门。”货郎一听这话心里更生气了,说:“找就找”!

货郎走进里屋,满屋子找不见那个姑娘的人影,心里就犯嘀咕:“怪了,明明看见她走进了门里,怎么就不见了,一个大活人咋说没就没了呢?”货郎正低头犯寻思,猛然发现水缸后面有一把炊帚,那朵头花正插在那把炊帚梢上,片刻,只见那把刷帚轻盈一抖,一闪就不见了,只留下那朵红红的头花摆在了缸沿上。

孝子孙良的故事

姥姥说:在山东莱阳有户姓孙的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死得早,母亲又患了白内障,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为了筹钱给母亲治病,儿子孙良听说长白山的野人参能卖大价钱,能治百病,于是就安顿好母亲,不远万里,一路奔向长白山去寻找山参。

孙良此去一走就是三年,此间没有一点音讯,老母亲拄着拐杖,每天都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苦等苦盼。不久,这事被孙良的好友狗蛋知道了,狗蛋决定去找孙良。

经过三个多月的行走,狗蛋终于来到了长白山下。在长白山老林子里,他爬了一山又一山,趟了一河又一河,终于踏进了莽莽的原始森林。这天,狗蛋正顺着一条河谷往上寻找,这时,他发现眼前有一块巨石,上面写着几行字,他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首血诗,只见诗文这样写道:

家住莱阳本姓孙

翻山过海来挖参

三天吃个蝲蝲蛄

你说伤心不伤心

要是有人来找我

顺着小河往上寻

若有后人迷此处

我愿做为引路神

狗蛋读完,顿时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的好友孙良已经死了,这首诗正是孙良留给后人的。于是,他就沿着小河继续往前走,刚走了二百多米,就发现了一堆白骨,狗蛋含泪掩埋了白骨,磕了三个头,然后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狗蛋太累了,靠在那棵树下不知不觉就打了一个盹,朦胧中,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上前来对他说:“我在这里一直遭受风吹雨打和动物骚扰,多亏你把我埋了,给我一个容身之处,我不知怎样报答你。你从这往前再走一百米,右侧有三棵并排生长的大松树,大松树附近有一块大石板,围着大石板有三棵老人参,你把它们挖出来卖了,够你享用一辈子了。你走后我有一事相求,我年迈的老母无依无靠,又患眼病,拜托你为她治好,并代我尽孝,为她老人家养老送终。”说完,那人双手一拱。便乘一股白雾飘然而去……

狗蛋睁开眼睛,环顾一下四周,竟什么也没有,他似信非信地按着梦中人的指点去寻找山参,果然在三棵大松树附近的一块大石板旁挖到了三苗大山货(大山参)。

几天后,狗蛋走出了长白山,卖了山参,用卖参的钱为孙良的母亲治好了眼病,并把孙良的老母领到家中赡养。第二年,狗蛋就娶上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转年,媳妇就为狗蛋生了个大胖小子。

从此,一个不同姓氏组成的一家人过上了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姑姑鸟的故事

每当人们走进大山,便会听到棒槌鸟“姑姑等等、姑姑等等”的啼叫声。姥姥说这种鸟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变的。

在很早很早以前,大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每年苞米蹿红缨的时候,就是人们上山挖参的季节。到了这个季节,村民们就搭帮结伙地去大山里挖人参。村西头住着一位年轻的妇女,领着十二岁的侄女度日,侄女的父母都死了。俗话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姑姑领来侄女,从此未嫁,姑侄相依为命。姑姑看到村里人上山挖参换回了很多钱,买回了粮食和布料,就想去山里碰碰运气。

一天,姑姑领着侄女也跟着人们上山了。林子太大了,走着走着,大伙就走散了。开始的时候,她们还能听到村民传来的说话声和敲击树木有节奏的“梆梆”声,渐渐地这种声音就随着人们的远去而消失了。

姑姑一只手牵着小侄女,另一只手拿着索拨棍,在林子里一门心思地寻觅人参,转来转去,不知不觉就转嘛哒山了(迷山了)。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林子深处时不时地传来野兽的叫声,那叫声让姑侄俩胆战心惊。姑姑毕竟是大人,知道森林里的动物都怕火,所以捡来一些干柴点燃了一堆篝火,篝火既能给人带来温暖,又可防范野兽的袭击。

小侄女太累了,吃了一点糠菜团子、喝了几口水就依偎在姑姑的怀里睡着了。酣睡中,她梦见自己和姑姑挖到了一苗大山参,后来,姑姑领她把大山参卖了,换来了很多金灿灿的粮食,姑姑还给她扯了一块小花布,告诉她以后不再挨饿了,也不再吃难咽的糠菜团子了,过年的时候还能穿上漂亮的花衣衫……

清晨,姑侄俩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了。姑姑说:“咱俩都守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姑姑到附近转转,去找回家的路,顺便看看有没有山参。”临走前姑姑嘱咐侄女说:“你年纪太小了,也太累了,就在这等着我,别离开火堆,没事你就往火堆里添柴,饿了吃我给你留的糠菜团子,渴了就喝小溪水,听明白了吗?”懂事的小侄女瞅着姑姑点了点头。

没想到,姑姑走后不久,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一场瓢泼大雨下了起来。雨停后,天又渐渐地黑了下来。这夜,姑姑没有回来。

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已被雨水浇灭的火堆旁,又饿、又冷、又怕地度过了三天三夜,糠菜团子早已经吃光了,她实在饿急眼了,就去附近山上找野果和野菜充饥,渴了就喝几口小溪水,困了就原地打个盹,可醒来后还是不见姑姑的身影,她只好沿着姑姑走的方向去寻找,她一边走一边喊:“姑姑,姑姑,你在哪儿啊!”“姑姑等等……姑姑等等……”

小女孩嘶哑的哭叫声在大山里回荡着,却听不到姑姑的回应,小女孩走进大山的深处,仍旧不停地呼喊着……, ,姑侄俩都死在了森林里,小女孩死后变成了姑姑鸟。

从此以后,人们听到一种奇特的鸟叫,叫声里极像一位哭泣的小女孩在叫:“姑姑等等……,姑姑等等……。”

姥姥说,打那以后,每逢春天小草破土,柳枝吐芽,大地穿上新衣裳的时候,大山里便会传来这种奇特的鸟叫声。

醉汉鸟的故事

在大山里有一种鸟,它长得很难看,秃尾巴露着红腚,它的叫声也与别的鸟不同,如同一个喝多了酒的醉汉在醉酒状态中重复说的一句话,偕音像是在说:“今天打酒喝喝,明天卖老婆”。

姥姥说:“这种鸟叫醉汉鸟,也叫秃尾巴鸟,它在林子里专爱吃一种熟透的野果,这种野果腐烂发酵后就有了酒的香味和酒的浓度,醉汉鸟吃多了,吃醉了,就在树与树之间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飘飘悠悠地乱飞,像喝醉了酒一样。”

说起这种鸟,还有一个故事呢。

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家人,夫妻俩和一个可爱的儿子。这家的男人叫刘柱,因为爱喝酒,有酒量,人送外号“醉八两”。

醉八两家仅靠山坡上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醉八两不仅嗜酒如命还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谁家有个婚丧大事或请客,醉八两便会不请自到,厚着脸皮蹭吃蹭喝,妻子曾多次好言相劝,他非但不听,还动手动脚打骂妻子,妻子一看这日子过得实在没有奔头了,一气之下,抱着儿子回了娘家。

妻子走后,醉八两仍不思悔改,酒喝得更凶了,手里有点钱就买酒喝,没钱就赊帐,小店不赊帐了,他就变卖了家中的几亩薄田。不久,家里所有值点钱的东西都被他变卖了,邻居大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劝他说:“柱子啊,赶快把酒戒掉吧,到岳父家去赔个不是,向媳妇认个错,把她们娘俩接回来好好过日子”。醉八两圾拉着一双破布鞋,眼角挂着眵目糊,翻动着下垂而呆滞的醉眼说:“饭,可以不吃,阿就,酒,不能不喝。”大娘说:“你把家喝败了,还喝什么?”醉八两说:“卖房子,卖房子,阿就……买酒喝。”大娘生气地说:“卖房子的钱花光了怎么办?”醉八两眯缝着眼睛左摇右晃一阵,又前倾后仰地说:“好办,好办,今天打酒喝喝,阿就,明天卖老婆。”他手里拎着酒瓶子,迈着进三步退两步的秧歌步,嘴里一边重复着这句话,一边脚步踉跄地向前走去。他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浑身上下弄得埋埋汰汰,他就这样跌跌撞撞亦步亦趋地沿着一条通往深山的小径走去。这似乎是一种宿命,或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好心的大娘瞅着他的背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村民们一个个摇晃着脑袋也在为他叹惜,并目送他的身影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从那天起,醉八两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年春天,人们听到从林子里传出来一种奇特的鸟叫声,就如同醉八两喝醉了酒常说的那句话:“今天打酒喝喝,明天卖老婆……。”

姥姥说,这种叫声的鸟叫醉汉鸟,它就是醉汉刘柱死后变的。

小白菜的故事

小白菜是姥姥教我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姥姥经常哼唱,我把它记录如下:

小白菜,地里*,

七岁之后没了娘。

跟着爹爹还不错,

就怕爹爹娶后娘。

后娘来了三年整,

生个弟弟比我强,

他去学堂把书念,

我在家里放牛羊。

他穿新衣我穿旧,

他吃菜来我喝汤,

拿起筷子想念娘,

端起汤碗泪汪汪。

后娘问我哭什么,

我说碗热把手烫。

河里开花河里落,

没有亲娘真难过。

白天看着山水淌,

夜晚听着山水流,

有心投入山水走,

又怕一去不回头。

听了姥姥的 个故事,有些日子吓得我天刚黑就不敢出门了。出去的时候,总是扯着姥姥的衣襟。

听了姥姥的第二个故事,我就一遍遍地粘牙姥姥:“那刷帚变成了大姑娘,后来上哪去了?”姥姥说:“她是王母娘娘七仙女当中的一个女儿,她又回到了 ,和仙女姐妹在 里过着幸福生活呢”。姥姥这么一说,我心中立刻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没事的时候,总爱看无垠的宇宙,看蓝天飘浮的白云,看夜晚闪亮的星星,看天空掠过的鸟影,看春来秋去人字型排飞的大雁。姥姥好多次对我说过大雁就是 里的使者,它飞得 ,飞得最远,还能把善良人的灵*送上美丽的 —— 在哪里? 是什么样呢?我想 一定是一个比 还要美丽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社会和谐,人人平等,有肉吃、有钱花、有衣穿、有雪白的大米饭吃,还有我所期待的一切一切……

姥姥讲的第三个故事,我被马良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想我长大后一定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听了“姑姑鸟的故事”,让我心里酸酸的,打那以后,姥姥每次领我上山采菜,我都非常专注地聆听这种鸟的叫声,那“姑姑等等、姑姑等等”的悲切呼唤,声声都撞击着我稚嫩的心灵,让我为那迷失在大山里的小女孩心痛不已。

听了“醉汉鸟”的故事,我觉得醉八两既可悲又可恨,他嗜酒如命,好端端的一个家毁在了他的手里。

我听过姥姥许多歌谣,只有“小白菜”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小白菜太可怜了,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小白菜也真傻,妈妈没了,为什么不去姥姥家呢?到姥姥身边就不会挨饿受气了。

姥姥给我讲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她讲的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我幼小的心灵随着姥姥讲的故事情节而浮想联篇。在姥姥的故事里,还有飞檐走壁、穿梁越脊、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还有闯荡江湖、云游天下、杀富济贫、打抱不平的义士,都令我由衷地钦佩!

姥姥讲的故事犹如春天的种子播撒在土地上,使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吸取了很多精神营养,可以说,姥姥对我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姥姥是我启蒙的 任老师,长大了才明白,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很多事情我是在回想姥姥的言行而做的,这些事一经做完,便和姥姥当初说的效果如出一辙。从此,我就知道了“爱”是“仁”的产物,仁爱之心是做人的根本。

??编辑香如故果丰

(一)儿时记忆——我来了

(二)儿时记忆——家

(三)儿时记忆——勤劳的妈妈忆

(四)儿时的记忆——姥爷

(五)儿时的记忆——母子连心

(六)儿时的记忆——全家像

(七)儿时的记忆——小球子

(八)儿时的记忆——玩具鸭

(九)儿时的记忆——叭唧

(十)儿时的记忆——同根生

(十一)儿时的记忆——两巴掌

(十二)儿时的记忆——根

(十三)儿时记忆——吃钉子

(十四)儿时的记忆——理发包

(十五)儿时的记忆——小木箱

(十六)儿时的记忆——洗澡

(十七)儿时的记忆——涨大水

(十八)儿时的记忆——过年

(十九)儿时的记忆——一发子弹

(二十)儿时的记忆——*蘑菇

(二十一)儿时的记忆——拱嘴蘑

(二十二)儿时的记忆——两双眼睛

第二部

(二十三)姥姥的家——姥姥来了

(二十四)姥姥的家——牵手

(二十五)姥姥的家——姥姥家的茅草房

(二十六)姥姥的家——夏

(二十七)姥姥的家——秋

(二十八)姥姥的家——冬

(二十九)姥姥的家——春

第三部

(三十)姥姥——偷西瓜

(三十一)姥姥——姥姥打了我

(三十二)姥姥——姥姥的小手绢

(三十三)姥姥——巧手姥姥

作者简介

程远栋,男,年3月生于吉林省浑江市江源区,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年3月复员,被分配到白山市火柴厂工作,同年8月调入吉林省长白山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管理局公安局,在维东边境派出所做报务员兼内勤。年9月调入吉林省红石林业局,先后任营林处科员、机关*总支干事、机关*总支副书记、集体企业公司*总支书记、制材厂*总支书记、局工会副主席、东吉木业有限公司中方经理兼书记。曾先后被吉林省委、吉林市委授予“ *务工作者”等称号。

《心路》是作者的 部长篇作品。

记得住乡愁的文学平台

您的赞赏??%归作者所有

程远栋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您的赞赏??%归作者所有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论坛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gx/9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