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叫地瓜汤,真相却是一种面食

 

地瓜的名字有很多,但是数南北方的人坐在一起讨论此物的时候。北方人指的往往是上图的东西,而多半南方人所说的则是下图。上图,生物学名字叫做红薯,北方以及福建、潮汕地区叫地瓜。甚至,闽南地区人民嘲笑自己诡异的普通话发音为下图,则是葛根。民间也有称呼为凉薯的。

叔是北方人,本文说的当然是红薯那个地瓜了!它原本不是我国所产,大约明朝的时候,由一个叫陈振龙的福建人从吕宋(菲律宾)传入中国的。《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在此之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以为是郑和下西洋带来的。

地瓜好理解了,即便本文不说,大家搜搜百度也可管中窥豹。但是,当一个胶东人。尤其胶东威海一代的人跟你说起了晚饭喝了汤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他语言的前后关系和语境。因为他说的汤,很有可能不是你所理想当然认为的的汤。当然了,如果说喝了地瓜汤,你们也别天真的以为晚饭吃用红薯熬成的凄惨汤水。在本地方言中,汤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就是:面条。地瓜汤,自然就是红薯面条。

大致做法是把生晒干制的红薯片用石碾磨碎成细滑的粉状,再用适清水混合,多次揉搓成面团。

锅中烧水,加上一个擦丝器(当地叫做菜虫的工具)把面团放在上面,一边碾压,一边揉搓。因为地瓜粉不如小麦粉筋道、粘性高。擀面杖对它算是无可奈何了。粗细均匀的地瓜面条徐徐落入锅中,就算初步完成。

擦好的地瓜面条捞出过凉水,滤干。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 步。一碗鲜香四溢的地瓜汤,哪里会如此粗糙?它的灵*伴侣,还在不远的前方!内陆地区吃面条,讲究个汤底、浇头。这一条在胶东,却不是很受待见。倒不是说此处人民生活粗糙,不愿意花费大量的心思来吃面。作为一个三面被大海包围的半岛,各式鱼蟹虾贝随手可得,物美价廉。洗净丢进锅里,简单一煮就是满满的 酸汤汁的结合体·。更何况,海产当中的 酸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都比陆生动物来的猛烈。

贻贝也好,大虾也罢。如果能遇到肥美的蛤蜊和当季的马面鲀(剥皮鱼),都可以买回家来当做是地瓜汤的“压寨夫人”。烧柴的大灶、烈火旺油爆香葱蒜,下入剥好净肉的贝类、大虾翻炒出香气,再把煮过海鲜的汤汁全盘倾入。只待汤汁沸腾,香气四溢,磕上几个鸡蛋卧荷包蛋。就可以浇汁享用了,蔬菜自然必不可少。韭菜的霸道,远远优于白菜豆角等物。

我家的地瓜面条,制法略有不同。面团混合好之后,再分割掐成小块,按在手掌中揉搓。两条尖尖,中间粗,颇有西北面鱼鱼的神韵!也与意大利的特飞面相当。面条卤汁的在原有的调配上,还要辅以五花肉和*花鱼才算完美。且不论肉菜丰富与多寡,地瓜面条与海鲜搭配的琴瑟和鸣。甜滑鲜软,让人禁不住吃了一碗还想一碗,直到腹中鼓鼓如充气才敢做罢。

少安叔

图片

源自网络

食城记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元就能拥有一家餐厅

???点击阅读原文注册送元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诊疗康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gx/7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