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微信鲁北往事麦场欢歌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期

麦场欢歌朗诵:赵双燕滨州市金牌司仪

鲁北往事:麦场欢歌

文/赵双燕“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说的是咱老百姓抢收小麦的忙碌。我是一名70后。童年记忆中的麦场,完全没有劳动的辛苦,忙碌中夹杂着热闹,是一首麦场的欢歌。碾场,是麦场欢歌的前奏。朦朦胧胧印象中,是驴儿捂着眼睛,拉着碌碡,慢条斯理,吱吱呦呦,一遍一遍地转;是大姑娘、小媳妇,哼着歌,把颤颤悠悠挑的水,哗啦啦泼到场里;是一包袱、一包袱陈年麦糠,轻飘飘撒进去;是千轱辘、万轱辘的碾压;经过碾场、泼场、饮场,麦场大功告成。麦场欢歌,拉开帷幕。麦场欢歌的 个小高潮,是卸车。驴车、牛车、马车上装满了收割来的麦个子,垛的和小山儿一样,悠悠然驶进麦场。驾车人嘚瑟的,把鞭子甩的啪啪响。男、女、老、幼齐上阵,喊着号子,拖着绳子,把一捆捆麦个子拉下车。妇女们忙碌着放场,抽掉草绳子,把麦个子均匀铺在麦场中。无邪的孩子们悠哉的,围着麦垛探索、发现。专找那些青青的麦穗儿,在手里搓几把,吹几下,鹅*色的麦儿粒就出来了,轻轻一嚼,满口的麦香溢满唇齿。寻找那种叫“新媳妇”的虫子,每找到一只,捧在手心里,呼朋唤伴——看它美丽的甲壳,七嘴八舌的评论,非要比出个高低不行。那种粗粗的麦秸秆子,找来,破开,编成亮闪闪的戒指,戴在手上。那是心灵、手巧姐姐们的欢乐。麦场欢歌中,不厌其烦、重复的旋律是打场,对孩子来说,单调而又冗长。驴儿捂了眼睛,拉着碌碡,没完没了一圈圈儿地转。大姑娘、小媳妇顶着大日头,手持木杈翩然挑场,时间仿佛凝住了一般,寂寞而又悠长。码麦瓤垛,是麦场欢歌最铿锵的节奏。干这活的都是好劳力。脱掉外衣,赤裸着褐红的胸膛,抡圆了手中的木杈、二齿子、三齿子,是力与美的完美画面。垛上面防雨,还要抹上一层泥巴,像戴了个小帽子。在麦场边上,每家都有一个小的,这种麦瓤垛,垛与垛隔得不远。身轻如燕的我们,挨个的从一个蹦到另一个,那种颤悠悠的感觉,像现在孩子们玩的蹦蹦床。这种破坏防水的娱乐,有风险,表哥就曾跳麦瓤垛,掉下来,摔断腿骨,难免挨一顿责骂。麦场欢歌中,最悠扬的旋律是扬场。一个簸箕,一把木锨,上锨的、扬场的配合默契,簸箕翩翩飞舞,麦粒从空中弧形落下,麦糠飘飘洒洒,好把式扬场,粒儿是粒儿、瓤儿是瓤儿、糠儿是糠儿,层次分明。麦粒儿一层层积少成多,一凛凛的堆在麦场中,像海水冲过的沙滩,美!麦场欢歌,最欢快高亢的旋律是堆场。傍晚,孩子们嗨起来了,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木头的扬锨,宽宽的拥耙,推的虎虎生风。光着脚丫,大呼小叫的,奔跑在麦场上。麦场成了赛场,慢了不气馁,不断从头再来。傍晚,麦场里扯上电灯,夜如白昼,麦子堆好了,各种孩子的游戏,在平展展的麦场里开幕。这一边孩子们玩挑马,两帮孩子,相对站两排,一帮唱,一帮答:“麦瓤垛,打火烧,大马、小马随你挑--”“挑谁?”“挑--春花!”然后,春花像马儿一样,卯足劲,冲刺向另一帮。另一帮的小伙伴,手挽手,齐心协力,阻止她闯破队伍。因为一旦冲破,将带回对面两个伙伴。那一边的孩子们,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高高交织着,搭在一起,开始唱:“哎~哎~小白菜,吃~饭~坐下来,睡~觉~躺下来,各就各位转过来。”边唱,边根据歌词变换动作,然后由正对转身为背对,腿放下来,依然搭在一起,边唱边跳:“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藏猫猫的孩子,钻在麦堆、麦垛、麦瓤垛之间,场院里回荡着:“不许偷看!”“藏好了吗,找的啦~”实在找不到,兵不厌诈的大叫“看见你啦。”还真有上当跑出来的。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淘气的厉害的,哪一帮也不参与,专门捣乱。偷偷挠一把,悄悄下个别脚,呼啦啦摔倒一片,然后是一群孩子尖叫着,追逐着,奔跑着,围追堵截……大人们的精疲力尽,孩子们浑然不知,尽情开心地笑,此时麦场是欢乐的海洋。晚饭飘香的时候,村里此起彼伏着,各种腔调的唤儿声,或温柔,或爽朗,或烦躁,或严厉:“大妮子、二妮子哎——”“梅啊,吃饭了,甭玩了!”“燕啊,再不回来吃饭,刷锅了!”“大国子、二国子、连国子哎——”催促几遍后,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孩子们走了,麦场进入夜晚模式。漆黑的夜,繁星点点,窥视 的安静祥和。逐渐的,农业现代化了,麦场欢歌变换成快节奏,伴奏的是机器的轰鸣。一家打场众人帮,尘土飞扬,忙忙碌碌后,干干净净的麦粒就打好了。打完场,伴着麦场欢歌的,是喜悦的美酒——汽酒。甜甜的淡淡的酒香,浓浓的 气,喝一口,沁人心脾,透彻的凉爽和舒畅。那种体验,烙印在心中,是麦场独有的味道。劳动中,短暂的休息,是麦场欢歌的续曲。互相看着各自的浓妆——灰尘加汗水,打趣斗嘴。有小伙子心思缜密,在心仪的姑娘面前献殷勤,嫂子们心知肚明,煽风点火,推波助澜。麦场欢歌,成了好姻缘的前奏。麦场的欢乐,是童年抹不掉的记忆。蓦然回首,当年蓝蓝的天空,当年成群的伙伴,当年无公害的粮食,当年无欲无求的开心,怅然若失。一直追逐着幸福,却失去了最宝贵的,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作者:赵双燕,山东博兴县人,香驰控股职工,滨州金牌司仪。

版权说明本文为句点论策原创作品,图文及音频由作者提供。感谢博兴电视台提供音频技术支持。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平台

投稿信箱:lgm

.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白癫风 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zyy0512.com/bcgx/6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