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和臭臭
争辩似乎并没有结束,这不,“小嘴儿大喇嘛”又拿着窝头和臭豆腐来找“二和尚”挑衅,说窝头抹臭豆腐比什么煎饼果子、鸡蛋灌饼要好吃百倍。而且许久不吃你就会想念这口儿。北京的臭豆腐,别称“青方”,它的颜色跟地皮一个色,质地绵软,大小几乎一致,一般都是长宽各3.3厘米、厚1厘米的方块,味道很臭,很诱人,很经典!
老北京王致和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味道鲜美,脍炙人口,据说与北京同仁堂同年。早年时候家里都不富裕,家家都会用臭豆腐当菜,往窝头上一抹或馒头片上,嚯!这味儿那叫一个“窜”再配碗刚出锅的热汤面,太地道了……
以下是摘自美食评论家“董克平”先生对臭豆腐的一段儿时记忆: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种吃食是炸馒头片抹臭豆腐吃,这个臭豆腐和南方流行的臭豆腐不是一回事,其实应该叫做臭腐乳。
早年间北京没有腐乳的叫法,灰绿色的叫臭豆腐,酱红颜色的叫酱豆腐,不过是两种颜色的腐乳,只是灰绿色的腐乳有一股臭味,不喜欢的人很难接受它。臭豆腐被我们当做咸菜吃,有的时候夹在热馒头、热烙饼里吃也很美味。
炸馒头片夹臭豆腐是后来的吃食,因为那时油是稀罕的东西,每人每月半斤油,谁家舍得用它炸馒头片呀?一般都是在炉子上烤馒头片,烤的焦*酥脆的馒头片抹上一层臭豆腐,吃起来真是香啊!窝头片和馒头片差不多,抹上臭豆腐吃很美味。
喜欢臭豆腐大概也是贫穷中的无奈之选,记得当年酱豆腐三分五一块,臭豆腐二分一块,家里很少买酱豆腐的,生活艰苦到要一分钱几厘钱的算计,对于今天的孩子是无法想象的。
那时候冬储大白菜便宜的一分八一斤,好的一级的二分九一斤。现在一颗白菜的钱,比当年一家人一个冬天白菜的钱还要多出一些的。前几天和徐小平老师聊天,说到过去*治课学过的东西也不是全然没用,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理论是可以解释中国近几十年社会发展历史的。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生活极其贫困,就是因为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了,生产关系变革了,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可是却生产出了过去无法想象的财富,社会也从贫困走向了富足。
*策就是生产关系,*策变化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也就发展了。这几十年我们生活的变化就是 的例证。
吃完了窝头片抹臭豆腐,身体慢慢舒展开来,抽上一根烟、喝口茶、聊聊天,聊着聊着,明天的饭局又定好了......
生活
就是一个饭局
接着
一个饭局
...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白癜风能否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