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南迁的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
“九·一八事变”后,日*侵占了东北三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为避免故宫文物落入日寇之手,年,国民*府决定将故宫馆藏文物南迁。
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对南迁,他们召开集会,上街游行“誓与国宝共存亡”。 ,行*代理院长宋子文代表*府作出承诺"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此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从故宫运出。
年故宫文物南迁
这批国宝 存放在上海法租界内,年南京的朝天宫文物保存库建成后,这批文物由迁入南京。
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进攻上海,南京局势紧张。这批文物再次踏上征途,为防不测,这批文物一分为三,分别存放。“南线”经重庆转运到贵州安顺存放,“中线”经水路运到重庆,后转移到乐山存放。“北线”经铁路卡车辗转运至四川峨眉存放。途中历尽艰辛坎坷,险象环生,所幸文物完好无损。
国宝“西迁”途中
早在文物运出北京之时,故宫的专家们就找古玩商人学会了文物装箱的方法:他们选用长三尺、宽高各一尺半的木箱来装文物,每件文物在装箱前都用纸、棉花、稻草层层包裹,再用绳子紧紧捆住,避免路途颠簸剐蹭造成损毁,对于字画这类文物,还需要油纸包裹以防进水。
当年存放故宫文物的乐山古佛寺遗址残碑
负责护送文物的部队,是国民*精锐部队改编的二十九师某营,营长陶坚民。年陶奉调抗战前线,继任营长刘建国。年春,该营调走,接任部队为中央*委特别工作服务团第五连,连长冯昌运。两支部队*纪严明,装备精良,责任心强,有力地保证了故宫文物转运安全。
抗战结束后,三地存放的文物陆续运回南京。本计划将文物运回北京,但随着徐蚌会战结束,人民解放*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权已经摇摇欲坠了。
蒋介石致杭立武请海*派舰运送文物赴台公函
年12月21日,经蒋介石批准,故宫南迁的文物开始运往台湾, 批文物由海*部中鼎轮运送,共计箱。第二批于年1月6日起运,由招商局的海沪轮载运,共运走箱,第三批由海*部昆仑号运输舰载运,于同月29日出发,共运走箱。
另外还有中央博物馆筹备处箱文物一并运往台湾。
虽然运到台湾的国宝只占故宫南迁文物中的四分之一,但大部分都是清宫收藏的精华,包括历代名画、书法,清宫内的全部藏书和最精美的宋瓷。其中的翠玉白菜、玉香炉、玉荷叶杯,美轮美奂,精美绝伦,另外还有晋王羲之快雪时晴贴、战国龙形佩、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都是国宝中的国宝。
快雪时晴帖(晋代)
万壑松风图(北宋)
翠玉白菜(清朝)
本来还有一千余箱文物待运,但年1月21日,蒋介石通电下野,李宗仁担任代总统后,下令停止文物运台。至此,故宫文物总共运往台湾三批2箱。
这批文物运台后,一是找不到足够大的地方存放,只好先存放在台中糖厂内。20世纪50年代初,这批珍宝被转移到台中雾峰乡一个叫北沟的小山村存放。
存放故宫文物
这一放就是15年。直到年,台湾当局才记起这批国宝,在台北近郊阳明山脚下的外双溪破土兴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年,新建的博物院落成后,存放在雾峰乡北沟全部搬往新馆。
至此,这些颠沛流离大半个中国的国宝,才算有了一个落脚之处。
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文物南迁运台,形成了今天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的局面。两岸文物大多来自清宫旧藏,虽然分隔两岸,但隔断不了两岸博物院同根同源的联系。两岸藏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两岸故宫博物院都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在历史转折关头,道路不同,信念却一样。
年从北京故宫分5批运出的箱又64包的文物,经历南迁、西迁、东归的颠沛流离后,最终“一分为三”。一部分运往台湾;一部分建国后回归北京故宫;另外一部分,至今仍滞留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